閱讀歷史 |

第43章 國子監辯論 (第1/2頁)

加入書籤

兩人坐在第二排位置上,吳沉輕聲說道:

“方司柬,聽說今日辯論主題是‘三綱六紀算不算天理’,你覺得算不算?”

“要明確什麼是天理,才能知道算不算,下官才疏學淺著實不懂。”

“方司柬謙虛了!”

[才坐下就開始試探,得注意了。]

方時看向擂臺上熟悉的身影,笑著出聲:

“西隱先生可是理學大家,等會可以去問問他。”

“仲敏兄確實大才,上半年才編制完禮樂諸書。”

“咚……”

隨著沉悶的鼓聲響起,宋訥聲音也隨之傳來:

“今日辯論議題:三綱六紀是否為天理,由修道、誠心兩堂學子參與辯論,現在開始。”

話音剛落,朱常率先起身,一出口就是大招:

“三綱者,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大者為綱,小者為紀。

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說的是,君要像個君,臣要像個臣,父要像個父,子要像個子;

此乃正其名,使名與實相配,而所謂三綱,是以諂媚之言,欺瞞君主,讓君主相信他們永遠是天子,以至於忘乎所以。

趙高矯詔、王莽篡位、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在說明,君為臣綱不是天理,因為天理亙古不可易。”

對面的楊宗德不甘示弱,起身辯答:

“朱子言:三綱、五常,亙古亙今不可易。

君臣、父子、夫婦,自古及今不變,縱然野獸、花草亦有君臣、父子、夫婦,這還不能算是天理嗎?”

“父子、夫婦自然為天理,夫為妻綱則不是,三綱者源於陽尊陰卑,然自古以來萬事萬物皆有陰陽。

正如朱子所言:陰以陽為質,陽以陰為質。水內明而外暗,火內暗而外明。「陰陽之精,互藏其宅」

既然男子亦有柔情、女子亦有剛健,何來男尊女卑?”

就在方時心中大讚之時,吳沉冷不丁傳來一句話:

“方司柬,你說程朱亦講三綱,為何這些學子一定要辯論出個所以然?”

“不一樣,程朱最主要的是理氣二元論,三綱、五常只是出於治國考量而加入。

也可以說,理學是體,三綱五常是用。”

吳沉輕聲附和:“這麼說,三綱六紀則是陰陽五行的應用,都是對治理天下的一種用?”

“嗯,都有陰陽五行,核心卻天差地別,一個是陽尊陰卑,一個則是陰陽互補、生生不息。

晦庵先生講三綱五常,而三綱六紀來源《禮維》,董仲舒沒有把三綱和五常聯絡起來,到了《白虎通》出世,才將五常扶成五性。”

“同為儒家,何以董仲舒會成功,先秦諸子不能成?”

方時想了會,覺得這說出來,也不會影響自己的計劃,便實話實說:

“因為董仲舒給了漢武帝一個天命,還給了漢武帝一套治理國家的方法。”

“為何這麼說?”

“先秦儒家只有治國理念,卻沒有相應治國政策,或者說他們的治國政策落後了,比如周禮,荀子除外。

到了漢時,儒家開始吸收各家學說,建立了一套治國政策。

三綱六紀,說白了就是一套人管人的政策,將女人控制在家,減少女子因為利益而去違法犯罪。

君為臣綱,則不給臣子犯上作亂的想法,霍光就是例子,到死也不敢篡位。

父子和六紀是宗法制度,利用宗族來管理皇權延伸不到的地方,減少財政支出。”

吳沉眼神疑惑:“這麼說,先秦儒家諸子的理念,也不適合如今的大明?”

“道術有別、道術結合,不僅儒家,先秦百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