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4章 鄧禹之敗 (第3/4頁)

加入書籤

這些功勞,足以立於眾諸侯之上啊。

朱元璋內心感嘆,而且,鄧禹此人也足夠的明白為臣的道理,知道分寸,絕不越矩,和那些仗著自己功勞就不知道規矩的人可差太遠了!

-

衛青和霍去病了然。

如果說鄧禹對長安城中的情況判斷出現了這樣大的失誤的話,那後來他不敵赤眉軍敗出長安、還缺少糧草的原因,也算是找到了。

當然,不敵赤眉軍的原因也不只是這一個,但糧草問題總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鄧禹以為長安城中還有一定的存糧,那麼他可能在進入長安城中的時候就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然後就會陷入到這個泥潭之中……

但不論如何,看到如今繁盛的長安城變成了那樣一副凋敝衰敗而又荒涼的模樣,兩人心中都有些難言的情緒。

若是這樣的災禍來自外部,是匈奴那些部族突破了邊關防線造成,那麼他們作為武將,儘自己的全部力量將匈奴都清理乾淨、至少讓他們幾百年都恢復不了元氣、不敢窺視中原,還是可以做到的,也算是他們為日後做好準備。

可是這樣的災禍並不在外,而是在內。

【遠在洛陽的劉秀其實有些著急了,鄧禹的大軍在關中盤桓已久,但卻一直沒有奪下長安,這不太符合他的規劃,於是他下詔催促鄧禹進攻長安,讓他加快進度。】

【實際上,原本鄧禹定下攻取上郡等地的計劃前,軍中也有將領覺得是不是應該直接攻取長安,但是被鄧禹說服了——當時,避開赤眉軍的鋒芒並沒有錯。】

【這一次劉秀催促,鄧禹也還是堅持自己的判斷,即如今不是進攻長安的最好時機,等一等,說不得可以兵不血刃地將長安納入治下。】

【因此,早在他敗出長安、劉秀讓他退兵的這一命令之前,鄧禹就已經有過抗命之舉了。】

【而這一次抗命,也不能說是錯誤的。】

【但是這一回問題並不出在鄧禹對戰局的判斷之上,而出現在軍中的控制之中。】

【鄧禹自己率軍去平定北地郡,在原本的駐地留下了兩名將領鎮守,一人名叫馮愔,一人名叫宗歆。這兩人完全辜負了鄧禹的希望,在鄧禹帶兵離開之後,他們為了爭奪權力直接展開了內鬥。】

【這種內鬥愈演愈烈,最終直接動上了刀兵,馮愔技高一籌,從物理層面幹掉了宗歆。】

【軍中出現這樣的變故,簡直是最嚴重的情況了——且馮愔在殺了宗歆之後,順勢直接反了鄧禹,帶著自己的部屬向鄧禹發動了進攻。】

【最終,鄧禹向劉秀詢問解決之法,劉秀找到了在馮愔軍中的與其關係要好的將領黃防,策反他後用他來抓捕到了馮愔,解決了這個巨大危機。】

【但危機雖然解除,可造成的影響卻難以在短時間內消弭。】

【經此一事,鄧禹在軍中的威望大幅下滑,軍中對他的指揮多有不願意服從的情況,軍心渙散,難以堅決執行命令……總之,鄧禹所部在這時候其實就已經有了後來戰敗的苗頭。】

【而之後,赤眉軍撤出長安,鄧禹確實率軍奪下了長安,但等到赤眉軍從隴右返回之時,鄧禹所部戰敗,進一步打擊了鄧禹的威望;之後劉秀讓鄧禹退兵而鄧禹未曾聽命,也算是後續連鎖影響之一了。】

劉徹有幾分愕然:“軍中竟然發生內訌了?”還是兩名將領走到殺死彼此繼而反叛這個地步的內訌。

這叫個什麼事兒啊!

好好的打天下的時候,好好地做好了戰略分析和規劃,然後留下兩名將領鎮守原地,主帥率軍出動作戰——這其實是非常常見的安排了,也屬於正常安排,根本不算什麼不妥當之舉。

可是怎麼這種好好的安排卻出現了這樣的變故……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