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7章 琅琊呂母 (第3/4頁)

加入書籤

【回到海中之後,呂母及其部眾也沒有就此銷聲匿跡。他們在海島上耕種,一有機會就回去攻打郡縣,對王莽在這一片的統治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天鳳五年,呂母病逝。】

【她手下的部眾,一部分去投奔了綠林,一部分投奔了河北的銅馬軍、青犢軍等起義軍,另一部分則就近投奔到了同在琅琊郡境內的赤眉軍。】

【是的,在河北燕地,有大量的起義軍湧現,數量頗多,戰鬥力也不弱,最為著名的就是銅馬軍——當然,這個出名與他們後來被劉秀收編也有關係。】

【而就在琅琊郡境內,也已經形成了一支力量較大、人數較多,與綠林軍一樣將在新朝末年的歷史舞臺上縱橫風雲的起義軍:赤眉軍。】

王莽坐在自己的家中,默然無語。

此時的他還沒有登基,只是重回了大司馬之位,並且扶持了漢平帝登基。

他有沒有野心?當然有。此時雖然尚未登基,但也已經大權獨攬,堪稱是真正意義上的皇帝。

對於他而言,他相信大漢天命已盡,而既然如此,為何不能是他王莽、他王氏,從漢室手中接過這天命呢?

王莽有信心,他能夠成功登基,也能夠治理好這個天下。

而在多年的掌權生涯之中,在前些年被迫歸家的日子中,他沒有一刻停止過對典籍的閱讀,也沒有一刻停止過對自己執政理念和改革方案的設想。

他已經有了改革的大致框架。

對於自己的改革設想,他覺得這些整體上毫無問題;即使有什麼岔子,那也應當是細節方面,無甚妨礙,只需要及時修整即可。

但是現在……

如今,他還沒有等來朝中的反應,想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但這並不是關鍵。

對他而言,打擊最大的,還是他的改革失敗——徹頭徹尾的失敗,還引發了更多的民變,盜賊橫行到處肆虐!

對於他自己精心籌劃的改革全盤否定,或者說近似於全盤否定,對王莽的打擊才是最大的。

而民間的反應,那些四處橫行的盜賊,同樣是對堅定相信自己可以承接天命治理天下的王莽的巨大打擊。

啊,沒錯,雖然這個東西聲稱那是起義,但是王莽也堅定認為那都是盜賊。

【赤眉軍的成型時間較晚,是在天鳳五年。】

【在琅琊郡靈門縣(莒縣北),有一個名叫樊崇的農民,因為身材高大又好打抱不平,所以受到了很多農民的歡迎。】

【隨著時間的發展,西漢末年,靈門縣就已經陷入了水深火熱的境地,而等到王莽的一系列改革出臺,不僅沒能控制住那些豪強地主,反而使得百姓愈發困苦難活。】

【因此,樊崇覺得得找個出路,加上他們也已經聽聞在海曲那邊有人已經起義且成功了,於是,在天鳳五年,樊崇帶著一些與自己一同的窮苦人家,宣佈起義。】

【與綠林軍一樣,在起義之後,樊崇也先瞄準了附近的山脈作為落腳點,他帶著百餘人前往了泰山,以此為據點,與官府軍隊展開了戰鬥。】

【很快,在屢次作戰中,樊崇的軍隊不僅沒有被剿滅,反而人數擴張到了萬餘人;而同時,琅琊郡和東海郡境內都有人宣佈起義,並且歸附了樊崇。】

【不到一年的時間,樊崇的部眾數量就擴大到了數萬人。】

【而作為首領的樊崇見隊伍擴大,需要約束,同時也有了攻打城鎮的打算。】

【於是,他與所有人定下規矩:殺人者死,傷人者則要償創。】

【此外,樊崇軍中的所有人都將眉毛塗成了紅色以與外人區別,由此,號為赤眉軍。】

【但除了這些之外,赤眉軍內沒有什麼其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