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3章 四方之援 (第2/4頁)

加入書籤

他就根本不會擁立劉玄為帝。”劉秀感嘆,“但當初他們沒有自立的心和能力,此時自然也不會是絕不退縮之人。”

都說王鳳他們為什麼不自立為王,但這不是正符合他們個人的心性和眼界嗎?

若是王鳳等人有此心性,有此堅韌,能夠在昆陽之戰中果決而不後退,那麼他們當初自然而然就會自立,而不是推舉劉玄。

而若王鳳等人有這樣的大才,如今……或許他劉秀也不能這樣快速地取得天下。

【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起義軍的作戰更加頑強,他們拼盡全力守城,等著可能的援軍,也等著可能的那一條生路。】

【這樣一來,新軍的攻城自然並不順暢,昆陽久攻不下,時間拖得越來越久。】

【嚴尤覺得這樣下去不行,一方面是遲則生變,萬一起義軍真的來上一支援軍,影響新軍接下來的作戰可如何是好?另一方面,新軍此次出征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宛城,不能讓宛城失陷,一定要保住宛城,保住洛陽,繼而將起義軍消滅乾淨。】

【因此,他再度對王邑建議道:“兵法有云,圍師必闕,我等應當適當放走一些昆陽內的敵軍,讓他們散播昆陽大敗的訊息,以此影響宛城敵軍的軍心。”】

【既然不能短時間攻克昆陽,那倒不如留下一個缺口,既避免對方毫無退路之下背水一戰、拼死搏殺,還能讓逃出去的敵人自己不斷散播大敗慘敗的訊息,震動軍心——自己人崩潰瘋狂的樣子,自己人口中的慘敗言論,是最能引動軍心的。】

【但這一次的建議,同樣沒有被王邑採納。】

【王邑自恃糧草充足,兵力雄厚,不需要做這些額外的無用的事情,就能夠佔據絕對的優勢地位,因此他直接拒絕了這一建議,只是要求士卒們繼續進攻昆陽。】

【此時,數十萬的新軍全部都屯紮在了昆陽城外。】

劉邦愣了愣:“四十多萬的新軍全都駐紮到了昆陽城外?”

按照前面劉秀離城去調集援兵的事情,王尋等人這麼做,豈不是自己給自己挖大坑?自找麻煩,還是大大的麻煩。

四十餘萬人,都放到昆陽城這麼一座小小的城池之外,圖什麼?

昆陽是小城,那麼四十萬人根本不可能全部施展開來;事實上,即使是十萬人,都足夠把昆陽包圍上好幾層了,何況四十萬人。

四十萬人放在這裡,能幹什麼?什麼也幹不了!

要展開進攻,四十萬人也根本不能同時投入戰鬥——即使是十萬人都不能同時投入,四十萬人更是純粹的浪費兵力。要是不展開進攻,那四十萬人都擠在一處,管理和調動的壓力得有多大?

即使是簡單的換個地方、行軍,想要指揮好四十萬人,都需要牽扯相當大的精力,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命令傳達到各個基層,讓底層士兵聽明白,再反饋到主帥手上;然後再進行下一道命令,再聽明白,再執行和反饋……

空間不夠,花費的時間就會更長。

四十萬人,即使所有人都訓練有素,對待命令一看便明白,一聽便能立刻執行,那也依舊需要時間——比如行軍,總得一個部分走了才能走下一個部分吧?

而這麼多人,如今擠在昆陽城外。

這都不是浪費兵力消磨時間了,這更是在給劉秀一個大大的可乘之機——四十萬人管理時候不好管理,但是要亂起來,那可是相當快速。

-

而慘烈的守城情況,則給各個時期的百姓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不論哪個時期,是戰亂是和平,是安樂是難以求生,百姓們都情不自禁地將自己代入了守城的那一方。或者說,將自己代入了昆陽城中的百姓。

大軍攻城,他們該怎麼辦?他們能怎麼辦?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