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6章 大明故地,邊境局勢 (第2/3頁)

加入書籤

0年設定,以寧王就藩大寧鎮守,第二年改為北平行都司,治所大寧衛。”

“大寧都司西面是七老圖山,東面為努魯虎兒山,西遼河南源老哈河從南面流過。北控遼河上游,東控大淩河流域,西與宣府相連,南靠燕山長城。歷史上草原民族南下,中原王朝北上往往交匯於此,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戰略地位相當重要。”

“大寧都司是太祖北部邊疆長治久安戰略佈局的一部分,其核心是要把北部防線推進到沙漠的南緣,從而把長城到沙漠之間的過渡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為了加強這道防線,太祖分封了多位塞王,駐守各軍事要地,統軍戍邊。”

“大寧都司設定前後,大明在遼河以西設定廣寧等衛,把大寧與遼東兩個都司連結在一起。其後又在大寧以西設定開平、興州、興和、富裕、會州、應昌、榆木、全寧、新城、玉林、雲川、鎮虜等衛城,把大寧與宣府、大同、東勝等衛聯為一個整體。”

“靖難之役爆發時,成祖為解除後顧之憂,大寧都司諸衛南遷,遼河上游為之一空。成祖即位後,重置大寧都司於保定。”

“成祖雄才大略,長期駐防北方,深諳北部邊疆利害,自然知道大寧都司的重要性,放棄大寧都司諸衛必然對邊疆的穩定帶來負面的影響。”

“成祖採取了懷柔和征討兩種補救辦法。短短的20多年時間裡,成祖曾多次北征大漠,每次都出動數十萬人。冀望集中兵力消滅北元,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問題,為後代開萬世之基。”

“但成祖在北伐途中突然駕崩,北伐大業未成,導致大寧都司諸衛皆未來得及恢復,從而導致邊疆結構發生根本性逆轉。民間謠傳成祖放棄大寧都司諸衛,是成祖感謝朵顏三衛出兵幫其靖難,純粹是無稽之談。”

“朵顏三衛是洪武21年在北抵黑龍江流域,南臨西拉木倫河的廣大地域設立的隸屬大寧都司的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

“朵顏三衛叛服不定,被傅友德、郭英率軍征討。成祖即位前,朵顏三衛與大明已經中斷了關係。永樂2年,經過成祖兩次招撫,朵顏三衛才與大明建立起長期穩定的關係。”

“仁宣時期實行對蒙古不作為的軍事政策後,蒙古各部開始南遷。宣德年間,朵顏三衛聯合科爾沁部,從西拉木倫河到遼河流域全面展開攻勢,向南推進。”

“至嘉靖末年最終形成了漠南蒙古各部。泰寧、福餘二衛以及朵顏衛的一部分成為察哈爾、內喀爾喀、科爾沁等部的屬民,朵顏衛的另一部分成為喀喇沁和土默特的屬民。

“大寧都司必須要想辦法收復啊。烏思藏都司、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呢?”

“烏思藏都司設立於洪武7年,是大明對西藏除昌都地區以外以及哲孟雄、布魯克巴地區的最高軍政管轄機構。”

“俄力思軍民元帥府設立於洪武8年,管轄阿里堆巴和拉達克地區,是大明最邊遠的軍民元帥府之一。”

“烏思藏都司、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建立後,朝廷委任藏族首領擔任其世襲官職。重要官職的襲職需要經過大明皇帝的批准,並換髮敕書和印信。”

“烏思藏都司、俄力思軍民元帥府都屬於羈縻性質的軍政機構,西藏等地名義上歸附大明,納入大明版圖,但朝廷並沒有實質的管轄權力,歷經200多年後逐漸形如虛設,如同被廢置。”

“看來這個羈縻制度必須要想辦法進行調整,這個關西七衛、朵甘都司呢?”

“關西七衛分別是嘉峪關以西地區設立的安定衛、阿端衛、曲先衛、罕東衛、沙洲衛、赤斤蒙古衛和哈密衛,後期沙州衛內遷,其舊址設立罕東左衛,一度出現了八衛的情況。”

“其中以哈密衛的作用最為明顯,哈密衛處於內地與西域各國的交通要道上,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