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2章 金屬貨幣,天津塘沽 (第2/2頁)

加入書籤

東西寬,南北窄,呈矩形,狀如算盤,也稱算盤城。衛城的格局如傳統的縣城,有溝通東西南北的十字街,十字街交叉處建鼓樓。城內設有管理漕糧鹽和民刑機構的衙門、倉廒、文廟、武廟、衛學、清軍廳、集市等。

天津位於海河五大支流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運河的匯合處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衝之稱。成為南方糧、綢北運重要的水陸碼頭。

天津地區最早形成的海港是唐代的劉家臺,位於永濟渠、滹沱河和潞河三水匯流入海處,是當時向幽燕轉運糧餉的必經之路,稱為三會海口。唐朝時期,大批從江南漕運來的軍糧曾貯於此,由此得名軍糧城。

宋遼對峙百餘年,頻仍的戰爭使三會海口失去了南北轉運的功能。北宋時期,黃河北遷奪界河入海,海岸線逐漸東移,軍糧城作為海港的歷史也隨之結束。

金元明清時期,位於潞水、御河及海河交匯處的內河港口直沽港區取代三會海口,成為轉運漕糧的交通要衝和畿輔重地,其戰略地位和交通樞紐作用一直延續到近代。

明代直沽港區的發展促進了天津城區的形成。萬曆年間,朝廷在天津衛直沽港區設立了北馬頭、晏公廟、大直沽、寶船口、西沽、楊柳青、真武廟和寇家口八處官渡。

北馬頭就是後來的北大關,是南運河水上運輸的咽喉要道,過往船隻頻繁,客商多匯於此,這一帶發展成為天津的商貿中心。

長不足一里的北門外大街商鋪林立,商賈雲集。有著名的十錦齋、天一坊、一條龍、素香園等飯館,天盛號醬肉鋪、玉升茶葉鋪、隆昌海貨店、耳朵眼炸糕店、德記雞鴨店、鑫彩霞鞋店、聯興齋帽鋪、祥德齋糕點店等店鋪。

北馬頭遊人終日川流不息,過往人群熙熙攘攘,致使交通不暢。北馬頭的繁華不僅是天津之最,大明整個北方也是首屈一指。

天津衛城外是商業中心,城內是官衙、富戶和普通居民。城外商賈輻輳,駢填逼側,而城內卻是屋瓦蕭條,半為蒿萊。

《北京條約》後天津被闢為通商口岸。

列強各國紛紛沿海河設立租界,位於海河西岸、直沽港區對岸的紫竹林租界碼頭,成為列強在天津最早修築的碼頭。與此同時,列強各國還紛紛在海河入海的塘沽興建碼頭,使天津內河港逐漸向深水域延展。

塘沽東瀕渤海,後靠天津城,毗鄰京城,擁有92公里長海岸線,地處中國北方黃金海岸的中部,是華北、西北地區最佳的出海口。

七七事變後,天津成為日本侵略中國的兵站和軍需轉運基地。日本人在海河口北岸距離海岸線5公里的海面處修築新的港口塘沽港。

1952年,塘沽新港竣工。塘沽港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貿易港口,每年有大量的物資和旅客進出國門,在對外經貿交流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明朝時期,塘沽南岸地區屬河間府滄州靜海縣,塘沽北岸地區屬順天府通州寶坻縣。萬曆年間,為加強海防,成立了天津衛海防營,駐紮葛沽,約 5千餘人。

朱由校在天津衛考察了10天左右,決定在天津衛塘沽海河口北岸,沿海岸線5公里長,寬2公里的約1.5萬畝土地上建設天津港、天津造船廠。

這個年代的這片區域,還是一片荒蕪,大部分為灘塗。徵地拆遷方面將省很多事。徵地拆遷參考永定工業園區的租用模式執行。

整個建設區域一片平坦,基本不用測繪隊進行復雜的測繪,直接在圖紙上繪製出長寬5公里的建設紅線,進行規劃設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