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章 文化現狀,編書著作 (第2/2頁)

加入書籤

金陵雅音。隋唐時期,以金陵雅音和洛陽雅音為基礎正音。宋朝時期,以洛音作為標準語音。

元朝統治者法定蒙古語為國語。明朝建立後廢除蒙古胡語,《洪武正韻》規範了漢語標準,以中原雅音為正音。官話以金陵雅音為基礎,南京官話成為官方語言。

金陵雅音以古中原雅言正統嫡傳的身份被確立為中國漢語的標準音。朱棣遷都北京,以南京官話為主要基礎影響北京語音,北京官話初步形成。

滿清早期,南京官話仍為官方主流標準語。雍正時期,推廣北京官話。滿清中後期,北京官話逐漸取代南京官話。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以“北京話”為標準音的普通話推廣,洛陽讀書音、金陵雅音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常用漢字簡化字典》以洛陽讀書音為基礎,結合金陵雅音、北京官話的讀音,使用拼音標註,確立漢語標準讀音,命名為普通話。

中國是多民族、多方言的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是提高全國人民科學文化水平,是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舉措之一。

明朝時無通用的標點符號,大多數書籍沒有標點,稱為白文。由於舊式標點不完備,古書讀起來很困難。在讀古書時,如何斷句成為一種特殊的技術。

五四運動後,標點符號逐漸推廣應用。標點符號的使用,對中國的白話文推廣使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阿拉伯數字最初由古印度人發明,後由阿拉伯人傳向歐洲,之後再經歐洲人將其現代化。人們以為是阿拉伯人發明,所以稱其為阿拉伯數字。

明末清初,中國學者開始大量翻譯西方的數學著作,但是書中的阿拉伯數字都被翻譯為漢字數字。直到1875年,阿拉伯數字才開始使用。

《白話文書寫指南》《阿拉伯數字使用指南》,採用簡體字白話文,從左至右橫向格式排版。

《白話文書寫指南》介紹標點符號、分段的使用。《阿拉伯數字使用指南》介紹阿拉伯數字的使用和加減乘除法口訣。

明朝時期,老百姓識字率非常低。要想提高全國人民科學文化水平,必須推廣白話文,使用標點符號、簡化字、阿拉伯數字,使用硬筆書寫,改革書寫格式。要想實現這一切,任重道遠,必須進行一場運動式的文化大革命。

1800年青銅筆被髮明前,一千多年以來,羽毛筆一直是歐洲最重要的書寫工具。第一支羽毛筆大約在6世紀時由羅馬人發明,是現代鋼筆的前身。

羽毛筆採用家禽或鳥類翅膀上最大的五根羽毛來製作,將羽毛翎管經過去脂處理以後,把端面削成斜尖形蘸上墨汁進行書寫。羽毛筆的實際使用壽命不長,約一週左右。

羽毛筆由於外形美觀,書寫時顯得風度瀟灑,因此它在歐洲各國風行一時,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在歐洲許多經典著作中都留下了羽毛筆的不朽墨跡。

朱由校安排宮裡的制墨工匠,製作出像鉛筆一樣的墨筆。墨筆方便實用,大大提高了書寫效率,也更適合繪圖製圖。

墨筆使用墨粉和碳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熬製成圓條狀,保證書寫清晰不褪色即可。墨筆的外殼採用木材,造型與使用同鉛筆一樣。

劉若愚將墨筆的配方、製作工藝進行了整理,可隨時隨地進行大量生產。大明的墨筆吊打歐洲的羽毛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