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8章 交通工具,兵器裝備 (第2/3頁)

加入書籤

新式海船全面顛覆大明的傳統船舶,採用現代遠洋船舶通用的V型底結構。V型底結構的船舶重心靠近水面或水下,船舶的穩定性、耐波性非常好,可以將波浪劈開,適合高海況航行。現代的平底船一般用於建造巨大的遠洋貨輪、艦船。

新式船舶由船底結構、船側結構、甲板結構、船艙結構、首尾結構、上層建築等組成。船底結構採用雙底結構,雙底結構抗沉性比較好。

底部空間可裝載油、水,裝載壓載水可調整船舶浮態,降低船舶重心,提高船舶穩性,增加船舶的縱向強度。

船艙結構由船底、船側、上甲板圍成的空心體,是保障船舶具有所需浮力,航海效能和船體強度的關鍵部分。一般用於佈置動力裝置,裝載貨物、儲存燃油和淡水,以及佈置其它各種艙室,通常設定若干強固的水密艙。

首尾結構首部採用球鼻型結構,首部經常受到波浪的衝擊,水面漂流物和離靠岸時的碰撞,因而它的結構需要特別加強。

尾部結構主要支援尾舵和螺旋槳。螺旋槳用各種齒輪連線後,以人力或畜力帶動螺旋槳,為輪船提供前進的動力。

1836年,英國的阿基米德號使用長螺桿狀的螺旋推進器,進行航行試驗,意外碰斷螺桿,船卻意外地加快了速度。受此啟發,造船工程師們開始把長螺桿變成短螺桿,把短螺桿變成葉片狀,螺旋槳就此誕生。

軍工研究部由焦勖擔任部長。首先研製長刀、長槍、弩弓、盾牌、鋼盔和防彈背心等冷兵器軍事裝備,其次研製火槍、火炮等熱兵器。

《大明律》中明確記載,“弓、箭、刀、槍、弩、漁叉等皆民間之所宜有,不在禁限範圍內”。鎧甲被嚴格限制。

長刀參考日本武士刀設計,日本武士刀的原型是中國的唐刀,帶有一定弧度,這種刀適用劈砍,攻守兼備,重量輕,使用得手、靈活。

長槍,槍桿兩米,槍頭安裝30厘米長的三稜刺。槍桿首選硬韌木料,次選韌性適中的木料。槍為百兵之主,明清時期享譽武林的四大名槍為楊家槍、少林槍、峨嵋槍、吳家槍。著名的槍術家有俞大猷、戚繼光、唐荊川、洪轉、程衝鬥、石敬巖、吳殳等。

弩弓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機等部分組成,加裝瞄準的準星和標尺,最大射程可達300米,有效射程200米左右。明代的弓箭最大射程200米左右,有效射程150米左右。

雖然弩的裝填時間比弓長很多,但是它比弓的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強,命中率更高,對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較低,不需要太多的訓練就可以操作。

即使是新兵也能夠很快地成為用弩高手,而且命中率奇高,足以殺死一個花了一輩子時間來接受戰鬥訓練的裝甲騎士,是一種大威力的遠距離又能有效剋制騎兵的殺傷武器。

盾牌採用3毫米厚輕質鋼板弧形設計,高90厘米,寬50厘米,上下部位設計可連線的插口,兩塊重疊後高1.8米,內建上下把手,用於防禦弓箭、火槍的攻擊。總總量10公斤,輕便靈活。

鋼盔參考二戰時美軍的鋼盔設計,外層盔體的尺寸統一,形如碗狀,內部有一層棉料襯墊。襯墊可以調節,以適合不同頭型。盔體漆成深綠色,外覆蓋耐磨布料。左右兩邊設有鬆緊帶,上面縫著護顎。

防彈背心採用圓領無袖體恤式設計,外觀看上去猶如普通的棉襖背心。防彈背心裡面放入輕質合金鋼板,主要保護胸腹和後背,可抵禦近距離的弓箭和刺砍。

輕質鋼板按照人體工程學打造,穿著輕便、舒適,一點不影響行軍、作戰,不影響戰術動作發揮。寒冷季節,還可以起到防寒作用。

防彈背心重量約4公斤,10件防彈背心造價約1兩銀子,宜於大規模裝備。

除了武器裝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