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章 秦之賦稅 (第3/4頁)

加入書籤

【鐵器,鐵農具出現了,並且得以較高產量地生產以及推廣;同時,耕牛的適用範圍也在逐漸擴大。】

【這兩個方面的發展,使得個人能夠做到的耕地面積擴大,作物的產量也得到了提升,繼而使得原本的田耕制度瓦解——平民、逃亡的奴隸、王公貴族們紛紛開墾新的田地,私田大量出現。】

【隨著手中田地的增多,公侯們開始將田地劃塊,租佃給農民耕種,佃農由此出現。】

【公侯們透過這樣的方式,增強了自己的力量,也越發想要獲得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同時周天子的衰微導致周王室無力阻止諸侯的行為,於是,爭霸戰爭開始了。】

【一旦開始準備戰爭,舊有的稅收方案就不足以支撐諸侯們的開支,也不太符合現如今的生產方式。】

【因而,有心爭霸的諸侯國紛紛開始了稅制改革,從齊國管仲主張土地分級納稅,到魯國不分公田私田全部繳納田租軍賦,不僅是改革了田租制度,同時也正式承認了土地私有制。】

【地主也就此誕生了,與佃農一樣,在華夏隨後的數千年曆史中長期存在。】

【秦國也不例外。】

【秦孝公時期,由商鞅主持了一場徹底的變法,承認了土地私有制,並規定了不同爵位所能擁有的土地數額,規定了田租額度和繳納物件,重農抑商,減輕田賦而增加商稅……】

【到了秦朝統一天下之後,基本沿用了過往的田租制度。】

【目前對於秦朝田租額度在正常狀態下究竟多少未有定論,有學者支援十稅一,有學者持有其他觀點。】

朱翊鈞有些沉默。

作為一個皇帝,他自然熟讀史書,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一系列大變革當然也清清楚楚——事實上,這段歷史還算是他閱讀的重要部分之一。

不過,從鐵農具和耕牛這個角度切入,確實也不是他一貫的切入點。

因為器物之利麼?繼而才導致了後續的各種改革變法。

那麼江南織造等方面近些年的發展,同樣有器物之利的原因,是否也會帶來一系列變動?

還是說江南等地的器物發展,還並不足以引發後續反應?

這種變動對於大明而言是利是弊,該不該支援,應不應該推動?

皇帝難得找到一個新的思考方向,不免沉浸了些許。

過往的器物之利發展,使得地主和佃農出現了——看樣子這兩樣在之前的歷史中是全然不存在的,也因此推動了新的變革。

但是,權力的位置不會空缺,佃農不提,地主的出現必然頂替了過往某一角色的權力位置。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大明真的能夠出現什麼足以推動大變革的器物之利,被新的角色頂替掉的又會是誰?

皇帝雖然不覺得自己這個角色的存在會被頂替掉,但是手中的權力是否會縮水、是否會變成一個傀儡,當然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畢竟,先秦時期的王公,與秦朝以來的皇帝可是兩回事。

所以,這樣大的變動,作為皇帝能動嗎?應該動嗎?動得了嗎?

——大明現如今的狀況,可經不起半點的震動,遑論是這樣激烈的、徹底的、全盤的重組。

即使是全盛時期的大明,能夠擺得平將會被頂替掉權力地位的群體,也難以面對因為大變動而彙集起來的百姓的洪流。

革新革新,為的是大明的國祚長存,可不是自滅滿門為他人作嫁衣裳。

萬曆再度沉默了下來,恢復到了一貫的狀態。

現在的大明,動不得,再者動也未必是什麼好事兒;過往的大明,同樣未必會動。

-

百姓們雖然不太懂算數,但是涉及到自己每年繳納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