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回京嗎? (第2/5頁)
忙穿衣,顛三倒四難理清。這般忙亂只為公,徵召之聲不斷停……楊柳輕折籬園裡,愚妄之人為所欲。不顧時辰只知昏,不晚便是清晨終。”
扶蘇站在連綿的黃土高坡上,持劍遠望,吟誦起這首《東方未明》。
想起古代戰時戰士風雪餐露的艱苦,他已然感嘆萬分。而現在當他面對著成千上萬修築長城的民工,內心的痛苦和同情更加強烈。
年少時遭受家變的衝擊,親舅舅昌平君背棄大秦歸降楚國,直接導致了母親一族被排擠流放,母親因此含悲離世。這重重的打擊使他對民生命運充滿了深切悲憫的情懷。
當他親見邊塞之地的百姓辛勤勞作於長城建設之時,那份哀憫之情愈發沉重。
他曾屢次懇請始皇減輕徭役,卻始終未曾被重視。最後,看到扶蘇奏摺的始皇甚至懶得再看,隨手便將文書丟棄並付之一炬。
在始皇的心目中,修建長城才是頭等大事,民眾的小苦處自然不在話下。而扶蘇所謂的仁慈寬憫,反而讓他感到厭煩。
一次次被無視、一次次遭受冷淡相待的經歷令扶蘇更為悲傷憂心。
他無法容忍人們如同牲畜一般被任意捨棄。
看到無數勞作者晝夜不停辛勞,很多人病魔纏身,每日皆有數百人身倒街頭,死後也無人照料。
這樣的場景愈發加劇了他心頭憂慮。
當長城建成之日,這無數勞工中的大多數恐怕只能長眠於此。
感嘆過後,他身邊的隨從便附和起來:“能有公子關心人民疾苦實在是百姓的福祉。”
那是個打扮得體,衣冠整潔的中年人。
這些都是公子扶蘇隨身攜帶的博士與儒生。
扶蘇自幼鍾情於儒家學說,他的門客中大多數是儒家 。
即便是現在來到邊關,他也時常帶著儒生供諮詢。
儒學之士認為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當前的大秦,是以法治國,法家佔據了主導地位,而始皇帝對改變這種情況沒有任何想法。
但對於扶蘇而言則是不同的。
他是皇家長子,極有可能繼任大統。
儒生因此聚集在公子扶蘇周圍,希望能逐漸影響他,並寄望有朝一日儒家學問能夠廣為傳揚……
此時聽到儒生們的奉承之言,扶蘇不禁苦笑了一下。
\"這只是小事,如果我能決定免役,則才是真正的好事。\"
正在這時,不遠處傳來了一陣驚歎聲。
原來又有人因疲憊過度而昏迷在路邊。
這已經記不清是多少次有人當天在此處暈倒了。
然而監管工地的大秦將士並無同情之意,只是叫人將倒地的勞力抬至旁邊並潑以涼水。
如果人還能醒來就讓他們回去接著工作,
若醒不過來,那麼也只能當場等死。
扶蘇實在難以接受此情此景,毅然上前呵責道:
\"人命如斯脆弱,怎能如此對待!\"
\"立即派遣醫療人員來進行治療,並令其餘的勞工停止勞作,休養三個時辰!\"
監管工地的官員忙說:“公子請謹慎考慮!才前天我們就允許過勞工短暫的休憩,使得工程進展嚴重放緩。如若再耽擱下去,勢必造成更壞的影響……”
公子眉頭緊鎖起來。
一邊是大秦國法,而另一邊卻是因過度勞累倒在道邊需要救治的人,不立刻施救必然會有喪命的風險。
就在扶蘇還在猶豫之際,遠處突然傳來急促的馬蹄聲。
只見一人騎著快馬飛奔而來,瞬間出現在扶蘇眼前,馬蹄踏過的灰塵四處飛散。
\"啟稟!\"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