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穴高只怕八風搖 (一) (第1/2頁)
眉山形勝之地,去成都西南約二百里處,境內岷江由北而南。“眉山揖於前,象耳鎮於後,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民國眉山縣誌》)象耳山介於岷峨間,為江山秀氣所聚,宋陸游至此,亦不禁感慨系之:“蜿蜒回顧山有情,平鋪十里江無聲。孕奇蓄秀當此地,鬱然千載讀書城。”
象耳山,蘇洵祖父蘇皋葬於此地。蘇皋原是田家世農,蘇洵在《族譜後錄下篇》中對這位爺爺飽含深情:“最好善,事父母極於孝,與兄弟篤與愛,與朋友篤與信,鄉閭之人,無親疏皆敬愛之……。”母親去逝,按蜀人的風俗,蘇皋欲為母親擇一處陰宅。於是他請來了當地有名的看地仙,看地仙和他一起往象耳山勘察。走過一片茶園,前面是一片橘子林,過了橘子林是蘇皋家的苞谷地。剛出橘子林,蘇皋扯了一把看地仙,掉頭又退回。看地仙莫名其妙,遂問道:“何返?”蘇皋抬起手,如探路狀,朝前指了一指,看地仙順手望去,見一村人在掰苞谷。蘇皋說,“待他掰完,過也不遲。”看地仙不明就裡。原來這苞谷地是蘇皋家的,掰苞谷者乃其鄉鄰,
“其人在偷,爾反避之,何也?”
“同為鄉鄰,其窮也甚,餘不能接濟,幾顆苞谷,不如任其掰去,以解燃眉。”
看地仙平時也多得蘇皋照應,見其忠厚仁孝如此,感恩之心頓生。“蘇兄天性如此,蘇家富且貴矣!貴母穴地不必再找,我已為君備下,以感君待人之恩德。只是兩塊地,一富一貴,惟君擇之。”
“我願子孫讀書。”蘇皋不待遲疑,斷然答道。
看地仙將蘇皋領到彭山縣象耳山。他指向一處寺院向蘇皋道:
“蘇兄,你可知此山為何物?”蘇皋用他的鼻子嗅著桂花的花香,細聽過往的草木風聲,不想看地仙有此一問。“
“何物,不是象耳山麼?”蘇皋似乎不解地回道。
“是亦!此山山形似大象的耳朵,故名象耳山。然,君可知象為靈物否?”看地仙揮舞著手中的一把竹扇,清風裡,盪漾著一股虔誠,那飄飛的衣袂似舒展的羽翼,帶著他的驕傲,向路過的人說著生命涅盤的美麗與傳奇。
“象乃靈物,世尊釋迦牟尼的母親曾夢六牙白象入懷生之,故佛教又稱象教,佛法又名象法。”看地仙看也不看蘇皋,彷彿歷經滄桑的人,在歲月的風景裡傾訴他的今生前緣。
“不知幾世幾劫以前,象王六牙白象率500頭大象在森林中游弋,兩頭雌象,賢和善賢是他的兩位妻子。悠閒的平靜卻因一朵蓮花而凌亂。那朵蓮花亭亭於池塘眾蓮之上,象王想到賢喜蓮花,遂用象鼻捲起,欲送之。不料善賢見蓮花美,便奪為己有,象王並未在意。賢見象王不加阻止,認為不可思議,是象王愛善賢更甚於她。'誰也不知道我的存在,更不知道我是誰,我想衝出這被包圍的疼痛!'賢留著紅色的淚,離開象群,漫無目的。仇恨迷茫了她的心智,她在高山之顛,仰面寶塔,每一根骨骼從她肉體裡站立出來,記住她發下的毒誓:'來世為人,必拔下他的六顆牙,以雪我今日之辱!'一躍而下,心中那一份愛就此擱淺。又不知過了幾劫幾世,賢投生人世,成為梵摩達王的王后。砥礪過的心靈,並沒有忘記當年的逃亡。她裝病在床,痛苦的呻吟果然引起王的問候。她對王說:'臣妾的病需要睡在一張象牙床上才得好。'王說:何難,吾國多象。'賢說:'須象王六牙白象的象牙才奏效。'王下詔:'凡獵得六牙白象象牙者,賞金百兩。'一獵戶遂帶著毒箭,披著袈裟前往。當獵人接近象群時,高處的善賢即報象王說有人來。象王問'著何衣?'曰:'袈裟'。象王曰:'無妨,此乃修行人,善。'不料,那人從袈裟底下抽出弓朝象王就是一箭。象王躲過,象群奪路。獵戶追趕,為藤絆倒。眾象欲踏以為餅。善賢道:'出家人善,傷我為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