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二 山溪弱冠衡茅住(五) (第1/1頁)

加入書籤

還願一般分三步,即請神-敬神-送神。

老泉選在六月二十四日,二郎神生日這天還願。那年,小蘇軾已經八歲,蘇轍五歲。他請來了天慶觀北極院道士張易簡主持還願儀式,並請來以幹滿川、白迦、葉矽、張美和張翱五人組成的川戲班子“五慶會”,演出川戲《灌口神》。

儀式開始,張易簡一一在張仙的畫像前擺佈,指導蘇家人擺放貢品,如饅頭,桃子,橘子等水果,撤除西紅柿、番石榴和榴蓮等不宜貢食。擺上三牲——雙羊、雙豬和雙犬。請神開始,道士張易簡上香,蘇序帶領兒子蘇渙、蘇洵,以及孫子蘇軾、蘇轍等跪在張仙畫像前。張易簡代蘇洵說出還願的緣由:“仙人在上,今有眉洲蘇洵帶全家老小,敬備束帛時果之儀,淨手焚香虔誠叩拜,因子嗣不繼經仙人指點許下還願,今日吉期特備三牲醇酒,金銀淺帛,文書為憑,奉於駕前;文書到時叩請蒞臨赴宴,收錢帛,庇佑我蘇氏一門。嗚呼!五嶽崢嶸,崑山出玉,四溟浩渺,麗水生金。今夫人程氏誕有二子,顧盼之恩深,保綏之念重。嗟乎!仙人指路,為天下之母,育天下之兒女,不逮乎九重之承顏,不及乎四海之至養,念言一至,追慕贈結。”頌畢,焚之於畫像前,請神禮畢。

戲臺搭在柳塢處,敬完神,“五慶班”登臺亮相,老泉特意選了出當時流行時尚戲《灌口神》。託福必奉神,奉神必以歌舞戲樂酬神。唐宋時,“川戲冠天下”。明代陳鐸《朝天子.川戲》中記載,曲文道:“頑皮臉不羞,一腔落強扭,散言語胡屑輳。描眉補鬢逞風流,要好不能夠。躲重輕投,尋爭覓鬥。使閒錢床冷酒,生成的骨頭,學成的嘴口,致死也難醫救。”

川戲講究特技,所謂“無技不成戲”,主要特技有打叉、吐火、變臉、滾燈等。

打叉,幾把飛叉分別從演員的頭頂、左右頸下、腋下打入演員後面的背板上;

吐火,角色一般為妖魔鬼怪,演員口含管子一根,管子裡灌有松香末和尚未燃盡的紙灰,紙灰燒大有講究,要燃盡而又不能全燃盡。如此,要噴火時,外面點燃,演員往外吹氣,火花噴出,火焰長達數尺,燦爛震撼。

變臉,手法有抹臉、吹臉、扯臉、運氣變臉等。抹臉是將油彩塗於臉之特定部位,用手抹上一把就變成另一種顏色;吹臉是把粉末狀的化妝品,如金粉、銀粉、墨粉等裝進特定的容器裡,擺放在舞臺上,表演時,演員一個伏地的舞蹈動作貼近容器一吹,粉末就撲在臉上;扯臉是將臉譜畫在一張張剪好的綢子上,按順序貼在臉上,每張臉譜都系一把絲線,絲線另一端系在衣服上不為人所注目處,常為腰帶處,在巧妙利落的舞蹈掩飾下,依照劇情,一張張地扯下來。凡情感波折,內心激變之處,變臉皆有用武之地。

滾燈,演員置頂燃油燈在頭上,做出翻跟頭、鑽板凳、頭上走燈、頭上吹燈、頂燈倒立等高難動作,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塑造人物形象。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