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戰艦海試,南下三亞 (第1/2頁)
萬曆47年正月初9。
13歲的朱由校,經過幾年的武術修煉,身高超過1米6,身體強壯,已經長成一個帥小夥。
朱由校安排曹化淳、王昇等人留守京城,率領長孫衛隊和特勤連包括女子特勤排所有人馬,以野外拉練的名義踏上了前往天津的征程。
長孫衛隊全副武裝,一人三馬。隨行後勤車、指揮車、通訊車92輛,10輛裝載餅乾和火腿腸兩款軍用食品,可保障長孫衛隊30日所需。50輛裝載子彈、炮彈彈藥,32輛為指揮車、通訊車、後勤車。
一發迫擊炮炮彈3.5公斤,一輛後勤車1400發炮彈。一顆子彈25克,40顆子彈1公斤,一輛後勤車20萬發子彈。一枚手榴彈1斤,一輛後勤車1萬枚手榴彈。
迫擊炮炮彈40車6萬發,子彈5車100萬發,平均每人600餘發。手榴彈5車5萬枚,平均每人30餘枚。
沿途銀行保安隊為長孫衛隊準備了馬匹的草料以及熱食供應。後勤部組織周詳,糧草彈藥充足。
京城至天津的道路已經全面修建成7米寬的碎石路。朱由校率領長孫衛隊馬不停蹄,馬歇人不歇,清晨出發,用了15個小時左右,到達天津港。
天津造船廠150座船塢滿負荷運轉,其中50座船塢全面建造排水量200噸的第一代多功能軍用艦船。
朱由校登上排水量1000噸的新式巡洋艦,與20艘護衛艦、補給艦、登陸艦、醫療艦等多功能軍用艦船組成小型編隊,親自指揮新式巡洋艦的海試。
排水量200噸的護衛艦配置騾馬10匹、船員水手10人、炮兵24人,即可滿負荷運轉。新式巡洋艦配置騾馬20匹、船員水手20人、炮兵240人,即可滿負荷運轉。新式戰列艦配置騾馬20匹、船員水手20人、炮兵480人,即可滿負荷運轉。
17世紀英國皇家海軍38炮風帆護衛艦平均配置278人,兩相比較,優勢非常明顯。
朱由校指揮艦隊,一路南下,第一站直達三亞,視察三亞港。
萬曆47年正月22。
海試艦隊沿著海岸線,經過13天的航行,航程約4000公里,一切順利,平安抵達三亞港。
現代常用的航海單位1海里約等於1.85公里,航速1節即每小時航行 1海里。“節”的代號是英文“knot”的簡寫,採用“kn”表示。
16世紀海上航行時,一無時鐘,二無航程記錄儀,所以難以確切判定船的航行速度。有一位水手想出一個辦法,他在船航行時向海面丟擲拖有繩索的浮體,再根據一定時間裡拉出的繩索長度來計船速。
那時候,計時使用的還是流砂計時器。為了較準確地計算船速,有時放出的繩索很長,便在繩索的等距離打了許多結,如此整根計速繩上又分成若干節,只要測出相同的單位時間裡,繩索被拉曳的節數,自然也就測得了相應的航速。
於是,“節”成了海船速度的計量單位;相應地,海水流速、海上風速、魚雷等水中兵器的速度計量單位,國際上也通用“節”。
現代海船的測速儀已非常先進,有的隨時可以數字顯示,“拋繩計節”早已成為歷史,但“節”作為海船航速單位仍被沿用。
堂堂天朝上國怎能用西洋蠻夷的航海單位,以後大明乃至國際上航海的計量單位全部採用公里,什麼海里、英里等西洋蠻夷的單位堅決取締。
13天時間,從冰天雪地的北方來到溫暖的南方,經歷四季變化,讓整個試航艦隊和長孫衛隊很是興奮,所有人一點也沒有長途旅行的疲憊。
排水量1000噸的新式巡洋艦經過長途試航,不僅航海效能優異,艦炮的威力也是非常驚人。
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