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67章 用戲曲佔領輿論高地~ (第2/2頁)

加入書籤

說著用煤安全。

直說得臺下之人紛紛喝起倒彩,實在是忍無可忍了。

有些人扯著嗓子,氣呼呼的叫嚷:

“這戲到底還唱不唱了?”

“眼瞅著就中午了,我還得回家吃飯呢!”

於是掌櫃的只得作揖,而後退場。

緊接著,有人將兩根柱子抬上高臺,柱子之間橫著兩片紅色幕布。

不多時,幕布一掀,一位老者粉墨登場。

那老者身段動作紮實無比,嫻熟自然,甫一張口,便唱將起來。

絲竹管絃之聲亦隨之響起,倒還真像那麼回事兒。

氛圍感很快就有了。

眾人苦等許久,總算盼來好戲開場,於是趕忙喝彩,先耐著性子聽著。

他們也不太清楚,今日唱的究竟是什麼戲文。

卻原來,這老者乃是天庭的一位仙君,正因一個仙童而惱怒,欲要降罪下去。

不久,又有一位老者和一個小生現身。

那小生,扮相俊朗非凡。

眾人一看便知,這便是飾演小仙童的,也就等於是飾演當今這位駙馬。

於是,大夥瞬間起鬨,笑著叫嚷起來。

那喝彩之聲,險些把屋頂都給掀翻了。

接下來的劇情,不少人心中有數,皆在話本子裡瞧過。

果然,如他們所料那般演繹下去。

但眾人依舊聽得津津有味,就想看看唱成戲劇是什麼樣。

樓上的雅間裡。

兄弟幾人原本不常聽戲,可這會兒倒也聽得認真,覺著別有一番趣味。

朱橚笑道:

“吳儂軟語,這蘇州崑山的唱腔,倒真是婉轉悅耳,我以往竟未留意過。”

陸知白說道:

“這可是我專門尋來的班子,又請了當地的名家,培訓了他們好一陣子。往後這地方戲漸漸成型,就要叫崑山腔啦……”

朱棣不禁失笑,端詳著陸知白,見他竟無多少尷尬之色,心下也是服氣,遂沒頭沒腦地來了一句:

“果然,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駙馬竟是我輩中人。”

陸知白但笑不語。

把自己編進話本乃至戲劇,確是有些難為情。

可好處亦是不可估量。

莫要小瞧娛樂作品對輿論的宣傳效用。

尤其在大明,識字率本就不高,又沒有什麼大眾傳媒。即便有了報紙,也難以流行開來。

反倒是這類戲曲、評書之類,以故事的形式傳播道理,倒能夠口耳相傳。

而今日這出戏,講的是小仙童鬥倒大奸臣。

往後還會有諸多同主角、不同主題的故事。

也算作一個系列。

主要是用來宣揚一些政策或道理。

諸如那滿是財富的海外,又或是科學技術的應用有何益處。

如此這般,慢慢改變民眾的思想,於潛移默化之中移風易俗,儘量引導社會風氣……

聽著聽著,時光飛逝,轉瞬便到了中午飯點。

(冷知識:崑山腔後來被稱為崑曲,世界級非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