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桓玄·更替 (第1/2頁)
民間無人關心東晉的存亡與否,他們更為三吳地區八郡的百姓而悲傷。
饑饉疫病,戰火燒殺……這如何能讓人活下去?這哪裡給人留活路了?
“那孫恩雖然是起兵反對朝廷,但是也不是個什麼好東西!”一個男子憤怒罵道,“他反朝廷就反,殺了那些個狗官,弄死那些個門閥士族,也是情理之中,沒什麼毛病,我還要誇他一句,但是他竟然還對普通百姓動手!”
一旁的人對這話都沒有什麼意見。
反正大家都是普通百姓,誰家裡面都是掙口活命的糧食,頂多家裡有點餘糧,就屬於是富裕一些的了。
因此,他們對於孫恩起兵殺了那些個所謂的“門閥士族”,搶了他們的錢糧,幹掉朝廷的官員,想要推翻朝廷——東晉朝廷,是沒什麼意見的,並不覺得這有什麼。
一來,他們又不是東晉的人,沒必要在乎東晉朝廷的死活,反正和他們沒關係;二來,東晉朝廷看樣子也是個不幹人事兒的朝廷,這種朝廷完蛋了也是件好事;三來,那些個“門閥士族”,看樣子同樣不怎麼樣,那沒了也不是什麼壞事兒。
從這個角度上講,如果孫恩是個能夠善待百姓的起義將領的話,那他要是能夠推翻東晉朝廷,幹掉門閥士族,對於當時全天下的百姓而言就是一件好事。
可偏偏,孫恩也不去愛護百姓。
——他還對百姓也燒殺搶掠!
這和東晉朝廷有什麼區別?
都一樣的不是東西!
唯一的意義在於,這確實動搖了東晉朝廷,幹掉了一批門閥士族子弟……可能倖存下來的百姓在不知道多少年之後,能夠體會到好處吧。
至於說那劉牢之的官兵在鎮壓孫恩的時候也燒殺搶掠、欺負百姓……這些人都根本不去討論此事。
這當然不是因為他們站在了這些燒殺搶掠的官軍身上,而是因為官軍幹這種事情完全不讓人意外,屬於是常態,根本沒什麼討論的必要了。
官兵嘛,不向來都是這種作風?
不管哪個朝代的官兵,都一樣的。
他們要是什麼時候不燒殺搶掠趁機撈一筆了,那才是稀奇事兒,才值得大家討論討論。
【桓玄的野心已經毫不掩飾,再加上長江漕運的封鎖,導致京中缺糧,不少門閥士族中人有錢也無糧可吃,甚至在家中活活餓死,於是,司馬元顯決定討伐桓玄。】
【這個決定是在元興元年,原本只是朝廷內部的事務,畢竟決定發兵的話又不需要和敵人通知一聲。】
【但是桓玄出自桓氏,譙國桓氏兩個主支之一的龍亢桓氏,這一支在東晉的時候與謝氏處於分庭抗禮的狀態。】
【桓氏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頂級高門,他們的情況與王氏不同,倒是與謝氏有些類似。只不過謝氏是依靠謝安、謝玄等多人經營,才在最終經過淝水之戰成為頂級門閥;而桓氏只是依靠一個人、在十多年內、就成為了頂級門閥。】
【此人就是桓玄的父親,桓溫。】
【桓溫當年,擔任丞相,掌握了大半兵權,其實就想要奪取皇位,只不過未能成功;但是雖然桓溫未能成功,卻也給了東晉朝廷一記重創。】
【桓玄手中能有這樣的勢力,也和當年桓溫的經營分不開關係。】
【而桓玄在荊楚之地幾近自立,京師建康,或者說朝堂之中,依舊有桓氏的子弟擔任官職,而且還是桓玄的近親——桓溫的弟弟桓豁的兒子,也就是桓玄的堂兄,桓石生。】
【桓石生知道司馬元顯要討伐桓玄,立刻將這個訊息悄悄通知給了桓玄,讓桓玄做好準備。】
【桓玄得知訊息後,一度因為恐懼而打算堅守江陵,但最後在身邊人的勸說之下,親自率兵東下。而在這一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