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雙方準備 (第2/2頁)
鐵騎,共計千餘人,從淮北趕到了新亭。】
【劉裕這邊的準備差不多完成了,而盧循那邊,也終於開始進攻了。】
李世民對徐道覆的嘆息不置可否,徐道覆此人確實有些才智,也有決斷和膽魄,能夠在東晉攪風攪雨就已經證實了他的能力。
但是此人究竟能否成為一個合格的將領,安安生生地待在某個英雄的麾下,並且在後來天下平定之後、老老實實地鎮守或者治理一方……那可難說。
而且,徐道覆的水平究竟如何,還需要進一步的展示——真正的平定天下,要面對的可不是東晉朝中的這批無能之輩,而是要南征北戰,向外擴張的。
但是,對於盧循的想法,李世民就是徹徹底底地嗤之以鼻了。
“什麼叫‘依靠僥倖在戰場上投機取巧’?說這話才是僥倖吧。”他冷笑出聲,完全不掩飾自己的鄙夷,“盧循一心想要求一個萬全之法,找一個低風險少損耗的方案,為此磨磨蹭蹭,他這種領兵風格,之前能夠獲勝才是真的僥倖!”
徐道覆的問題不少,但是在這一點上,他確實是要比盧循好許多的。
至少,他敢於衝殺,敢於賭一把,不畏懼風險,也能夠抓住時機——盧循嘛,別的不說,貽誤戰機那可是毫無疑問的。
他這麼磨磨蹭蹭,等著東晉朝中的反應,等著大軍全數集結,最終能不能有什麼效果先不說,給了劉裕一個大好機會倒是真的。
有了盧循在這裡磨蹭,劉裕就可以相對從容地構築防禦工事,能夠將防守措施佈置得更加完善,也能夠想到更多的應戰之法——這可不是什麼時候都能碰到的好時間。
就像是劉裕自己判斷的那樣,如果盧循大軍一來就直衝新亭,一點也不拖延,那麼劉裕這邊也就必須得迎戰,到時候,他這邊準備不夠充足,另一方士氣又很高,二者之間孰勝孰敗可就真的難分了。
這也符合徐道覆要求盧循直接東進的邏輯。
偏偏盧循自己扔掉了這最後的機會。
不僅扔掉了,還說這種做法是什麼憑藉僥倖在戰場上投機取巧——呵!
對於打仗,李世民可以很肯定地、完全不留什麼餘地地表示:如果打仗不敢冒風險,那就根本不能獲勝。換言之,打仗,必須要敢於冒險!
當然,不是說那種沒頭沒腦地胡亂冒險,而是經過評估之後,該冒的險就必須冒。
世上哪來的什麼十成把握、毫無風險的事情?
日常都很少見,戰爭就更不可能。
戰場上,到處都是風險。
-----------
打仗怎麼可能沒有風險?比如當年我們的那一位戰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