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戰時體制,戰後環境 (第1/4頁)
劉徹對於這最後的總結還是非常認同的。
相較於三代的制度,秦朝,或者說秦國當時改革變法而成的新制度體系確實先進許多,也非常符合彼時秦國的需要,推動著秦國成為了戰國的最大贏家。
有秦國統一六國的事實擺在那裡,說什麼秦國的制度腐朽落後,那不是有點太虧心了?
再者,大漢也沿用了不少秦朝的制度,難道大漢的皇帝和官員們都是傻子?
劉徹既不屑於在這件事情上當個虧心人,也不覺得大漢的皇帝和官員們都是傻子。
只不過,在成功一統天下之後,問題就出現了。
就像是這妖書說的那樣,其實這一整個體系早已對民間壓榨過度了——先前是爭霸時期,時刻準備作戰,自然可以這麼來;可是統一之後呢?
不過,雖然秦朝在這個方面栽了,但是確實給大漢、給自己一個非常好的借鑑。
他乾脆對桑弘羊道:“秦法雖有苛刻之處,但也不乏可取之點。”
桑弘羊當然清楚皇帝是什麼意思,若說秦法,漢家承襲的也不少,可皇帝偏偏沒有提漢家法度,而是專點秦法有可取之處。
那麼,這其中含義,自然是指漢家並未承襲的那部分秦法了,還與妖書提及的內容有關。
能是什麼?自然是賦稅徭役!
皇帝一心攻打匈奴,這是人盡皆知之事,皇帝也從沒有打算掩飾。更何況如今的幾場戰事,大漢都大獲全勝,皇帝如何會願意就此罷手?
但說到底,打仗,打的不僅是前線,更是打後勤糧草。
現在情況看起來尚且無礙,但若是日後戰事連綿呢?那必然是要儘可能地維持住前線,也必然要儘可能地從民間榨出潛力。
那麼,可以為大漢充當範例,還是優秀範例的,只有秦朝。
壓榨民間,維持前線,做得最好的自然是戰國的最後贏家。
而秦朝不僅能充當全面動員的範例,還能充當全面動員的反例——最終秦朝民間怨沸乃至亡國,大漢吸取這一教訓,在該收手的時候儘快收手……
【秦國,乃至秦朝的這一整套體系,可以稱之為國家總動員,或者全面動員。】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將全國武裝力量、國家經濟等各方面,都從平時體制轉為戰時體制,由國家統一排程和指揮全國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財力,讓整個國家的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文化等,都全部為戰爭服務。】
【如今,我國在關於總動員方面,也立有國防動員的法律法規。】
【秦朝在秦國時期,為了應對戰國的局勢,就透過各種手段,使得全國進入了為戰爭服務的全面動員狀態,整體的體制也進入了戰時體制的狀態。】
【全面動員、戰時體制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其能夠使得國家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被集中和利用,某種程度上可以讓一個國家的作戰能力獲得極大的提升。】
【說起來,這一套制度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個諸侯國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大家都要準備戰爭調動資源,因此這屬於是必然之舉。】
【比如魏國魏安厘王在位期間的《奔命律》,極限壓榨魏國百姓,將魏國百姓的最後一絲潛力壓榨出來,使得在此期間魏國出現了最後一次高光。】
【但,過度動員而沒有相應的後續措施造成的後果也在魏國身上展現出來。對內過度壓榨,對外並沒有能夠有效突破,最終魏國便如《韓非子》所言,“安厘王死而魏以亡”。】
【事實上,有學者認為,魏國的崩潰甚至沒有等到魏安厘王死後,在他還活著在位的時候,魏國就已經崩潰了。】
【戰時體制,戰時體制,顧名思義,是戰爭時期的專用特殊體制。】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