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楊堅思路 (第1/2頁)
楊堅覺得這個設想未必是他胡思亂想。
畢竟,歷史、風俗、習慣,對於人們的行為都是存在不小的影響的——也包括王公貴族們在朝堂政治之中的抉擇。
像是當年長期統一狀態下的漢朝,雖然也不是沒有出現什麼亂七八糟的皇帝,但是整體而言,公卿貴族們造反自立的慾望是沒有那麼強的,君不見多少人依舊大喊著興復漢室呢?
不論這些人心裡面是真的認為天下之主就應該是劉氏漢朝,還是他們只是想以此為旗幟來幹自己的事情,但至少他們不少人明面上尊奉的君主依舊是劉氏。
這就是歷史和風俗習慣的影響。
但是大隋……大隋所處的時間段,可不是一個在這方面很好的時間段。
自從兩晉以來,天下已經有許多年沒有處在徹底一統的狀態下了,大家各為其主,彼此爭鬥,這完全沒有任何心理障礙,反而是再正確不過的事情——一個大家族多面下注,即使對面的朝廷中也有自己的族人,但是他們在針對對面的朝廷的時候可一點都不手軟。
這也就算了。
這個習慣放到現在,那就是雖然大家還在大隋的朝堂中為官,但是一旦真的大隋有朝一日傾覆,天下其他地方又冒出來新的勢力的話,說不定那些朝中官員就會分派個子侄族人之類的投奔過去。
什麼死守朝堂,什麼忠貞不二,什麼氣節風骨……那是什麼?能不直接在朝中做間諜,在大隋還沒徹底倒下之前就主動坑大隋,就已經很好、足夠恩義的了。
對於大隋影響更加劇烈的,還有那走馬燈一般的政權更替。
南北兩方,政權的出現和消亡的速度相當之快,特別是在拓跋氏大體上統一了北方、而南方也大致統一之前的時間段,那時候的諸國林立、沒兩天就覆滅、後來又有後人跑過來複國……著實是花樣繁多,讓人目不暇接。
這個過程中,世家貴族們改投門庭的速度同樣飛快,說實話,有時候速度不夠快的,早就消失在歷史之中了,根本走不到大隋。
更關鍵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也不乏有各種世家貴族自立門戶,眼見當朝好像有哪裡不對,也不願意再去投一個明主——這有時候賭輸的風險太高了——於是,眼瞅著有機會,便乾脆自己扯起大旗,成為新的朝廷的皇室。
比如,那蘭陵蕭氏。
再比如,北面的這一系列……從拓跋氏(元氏),到宇文氏和高氏,再到……再到他的大隋,楊氏。
從這方面講,世家貴族們大約都有一顆不太安分的心,隨時有可能蠢蠢欲動;都有那個意願在見勢不對的時候迅速掉頭,或者乾脆幹一把大的。
楊堅覺得,這也是他自從登基以來,就試圖削弱貴族、軍功集團們的權力和影響力的原因之一。
雖然他也有樸素的想要大權在握、乾綱獨斷的皇帝的常規理想,但是這些貴族們身上的不穩定所可能對大隋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是重要原因。
但現在看來,他——他們楊家,還是沒能成功完成這個宏偉目標,並且,很可能在實現目標的半路上就掉了坑,反過來被這些個貴族們給幹掉了。
至於農民起義,農民起義……
楊堅也還是重視民生民情的,但這種重視並不等同於他非常關心農民起義——這些個起義,有哪一個成功了嗎?
沒有。
往前一看,基本上都是失敗的案例——啊不是,漢太祖倒也能算一個,但也僅此一例。
其餘的,也不過是給朝廷、給天下造成了一番番動盪而已,而所能夠造成的影響,還要看朝廷當時的狀態:若是正處強盛或者穩定之中,那也依舊有餘地迴轉,比如漢武帝末年時期的混亂,不就被止住了?若是正處於衰弱狀態,那確實能夠造成不小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