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48章 外部打擊 (第2/2頁)

加入書籤

也就不會太明目張膽;如果楊廣還能展示展示隋朝的強大國力,那突厥就更可能老老實實繼續如過往一般。

但是吧……

隋朝的國力強大確實展現出來了。

前後三次征討高句麗,而且其中兩次都可以算是戰敗而歸,更有至少一次動用了數百萬人,這樣的國力,如何不強大?!

國力不夠強大的話,早在第一次征討高句麗,動用了數百萬人,還大敗而歸的時候,就徹底崩塌了。

可隋朝沒有崩塌,雖然內部確實開始千瘡百孔,但這個國家還依舊維持著,楊廣竟然還能調動起第二次、第三次遠征高句麗的兵馬和糧草,各種人力物力……

這樣的隋朝,誰能說其國力不夠強盛?

只不過,再如何強盛的國力,經過這一而再再而三的敗壞,也開始灰飛煙滅了。

突厥,應當也能看出來這一點。

而既然看出了這一點,那他們就會大膽試探,就是不知道他們會採取怎樣的方式了——直接進攻,迂迴試探,直撲京城,還是邊境掠奪……

劉邦想了想,突然道:“楊廣可能被突厥坑進去了。”

這個“坑進去”,當然是指楊廣被突厥設定好的圈套給圈住了;至於是什麼圈套,那當然是字面意義上的圈套——楊廣被突厥派兵包圍了。

這種事情劉邦自己就經歷過,所以並不覺得不可能發生。

楊廣本人就很喜歡四處晃悠,攻打高句麗三次,次次都要御駕親征;而他還親自前往江都。這種種情況都證明,如果有機會有條件,那楊廣有很大機率是會親自前往一個地方的。

那麼,突厥只要把握好機會,判斷準確,佈置好軍隊,把楊廣包圍起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至於說楊廣自己,劉邦非常肯定地道:“楊廣估計沒有想到突厥會這麼做,他可能連突厥的想法都沒有怎麼察覺。”

這同樣不是不可能的事。

面對國內的風起雲湧,民意沸騰,楊廣都不願意面對——在劉邦看來,面對國內這麼動盪的情況,楊廣還能和沒事兒人一樣,自顧自幹自己的事情,除了他不把百姓放在眼裡之外,也是因為他不願意面對。

不然,中原大地上風起雲湧,難道真的沒有人和楊廣說嗎?

只不過楊廣在不把百姓當回事兒的同時,也不願意面對這件事情罷了。

而連國內的情況都如此態度,對突厥的情況想來也是同樣的態度和應對方法——不放在眼裡,也不願意面對。

當然,要劉邦來說,這還是因為這小子打小就過得太順了,所以在脫離實際的同時,也沒有太多的應對大問題的經驗,因而,當真的爆發大問題的時候,他就非常自然地選擇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正所謂,只要我不覺得有問題,那就沒有問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