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籌謀滎陽 (第1/2頁)
“魏文貞是魏郡內黃縣人?和王伯當出自一地?他不是鉅鹿曲陽人嗎?”一名學子訝然道。對於魏徵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當然有所瞭解,魏徵本人的籍貫同樣是瞭解的重點之一。
與他一同觀看的其他幾名學子,有些同樣面露訝色,有些則陷入了思考——沒一會兒,有人帶著幾分猶豫,緩緩開口:“魏文貞確實是祖籍曲陽,這一點肯定沒錯;至於內黃縣……我依稀記得,不知從哪裡看到的,又說魏文貞家中從曲陽遷徙到了內黃……”
平日裡想不起來,但是此時提到這件事情,確實又讓他回憶起了偶然間看到的這段內容。只是由於他自己也想不起來到底是從哪裡看到的,所以也不能保證這一記載的真實性。
-
“王伯當啊!”提起此人,李世民語氣中還帶了幾分慨嘆,“確實是個俠肝義膽,忠烈勇武之人。”
也確實是如這上面所言,對李密忠心耿耿,生死不棄,即使在李密後來發瘋一般要背叛大唐的時候,王伯當也堅決追隨,從沒有說要離開李密、不與李密一同行動——即便當時,王伯當本人其實非常清楚李密此舉乃是絕路。
在那時候,得知李密決意背叛大唐,王伯噹噹即就是勸說李密,也沒有想要將此事告知他人、也沒有就此冷眼旁觀,而是認真勸說了一番;但李密不聽。
若是旁人,到了這一步,也已經足夠仁至義盡了——說實話,不說勸說,就是沒把李密的打算告知他人就已經非常講究情誼。
但是王伯當沒有就此打住,他在勸說無果之後,就決定要跟著李密,跟隨李密踏上這樣一條不歸路……
這樣的人,若還不算是忠義之輩,又有誰能算?
至於說王伯當沒有把李密背叛的打算告發,還跟著李密一起背叛了大唐……李世民對此看得很開。
當時大唐的天下本就初定,很多人都心有疑慮或者有著自己的小算盤,出現李密這樣的人也不奇怪——啊,沒錯,是李密這樣的人,而不是王伯當。至於王伯當,他又不是本人打算叛唐,而純粹是出於對李密的恩義之情,跟著李密走。
從這個角度講,王伯當的“叛唐”和李密的“叛唐”,也並不一致。
再有,如今大唐天下已定,正是應該宣揚如王伯當這樣的忠義之士的——只要能讓大家忠誠的物件變成大唐、變成天子,那就沒有問題。
【隨後,翟讓派遣李密去勸說其他的各個小規模起義軍,李密把這個任務完成得極為出色,凡是他遊說過的小股勢力,全都歸附了瓦崗寨。】
【在做出了一些成績,有了立足的根本之後,李密再度向翟讓提出了建議:
“如今我們的兵馬已有很多,但卻沒有自己的穩定且足夠的糧草。這種情況時間一長,我們必然陷入糧草的困窘之中,人馬困弊,只要大敵來臨,沒幾天就會走上死路!”
翟讓也認同了李密對當下瓦崗寨情況的分析。而李密在分析了問題後,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不如我們直接攻取滎陽,隨後休整大軍、囤積糧草,等到兵強馬壯之後,在出去與其他人爭奪天下。”】
【翟讓聽了李密的一整套建議,深以為然。】
【滎陽,也就是如今的河南鄭州,這個地兒在隋朝時期雖然不是絕對的大糧倉或者核心城池,但是也不是一個隨隨便便的地方。】
【首先是滎陽地區的地理條件,滎陽東接淮河、泗水,南臨索河、接著嵩山,西為虎牢關、連線洛陽,北有邙山緊鄰黃河,東南西北,在地勢險要的同時,又還能算得上是交通便利。
其次是滎陽的經濟人文條件,由於滎陽的地理條件,從古時起便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到了隋朝也不例外。在楊廣大量修築疏通運河之後,滎陽也成為了水運樞紐,非常關鍵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