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敗走雪原 (第2/2頁)
能倉皇北顧?
在這種觀點下,史學家認為是冷鳶心高氣傲,被之前一連串勝利衝昏了頭腦,盲目自大,不顧幕僚意見,執意派兵深入“地形不明,情況不明,敵軍不明”的三不明地帶西伯利亞,最終遭到當頭一棒。
這一“真敗論”認可的人也很多,因為它更符合人之常情,驕兵必敗,世間勝敗豈無憑?冷鳶這個人的性格就註定了她遲早會有一敗,而這一敗,恰好就敗在北伐,敗在了勝利的最後一步。
而且都說相由心生,文章也是如此,共和國上將冷鸞是個巾幗英雄,所以她的遺書滿篇心繫天下,毫不畏死。
那麼一個能寫出《討逆匪檄》家國熱血的人,又怎麼可能是個一心謀求權力,為此不惜害死部下的小人?
這一種觀點雖然邏輯上更可靠,也比較符合冷鳶的性格,但其實也存有疑點。
那就是為何追擊的隊伍中沒有“鷹旗軍大將”?
先不說冷鳶本人為何不參與追擊,她麾下鷹旗軍的強者中,白狼沒有參與追擊,羅漢林沒有參與追擊,彌音梨紗子沒有提供遠端支援,lucky也沒有被派去隨軍勘測,四個心腹全部都和自己留在後方。
這個舉動實在太有疑點!眾所周知,白狼和羅漢林是每有戰事必然衝鋒陷陣,如果冷鳶真的一心求勝,為何不派羅漢林和白狼各領一軍,參與到“鉗形攻勢”中?
這樣一來,就算遭到埋伏,有這兩個猛將壓陣,絕不會落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除非冷鳶已經預料到,鉗形攻勢必敗,把自己的心腹送到前線風險太大,所以把他們留了下來,可如果已經預見失敗,又為什麼執意進攻?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嗎?
所以這一疑點對於反對“陰謀論”,推崇“真敗論”的學者來說,是難以解釋的。
因此,敗走雪原也成為了一樁懸案,一樁千古疑案,引得後世爭論不休。
對於研究冷鳶的人來說,如果支援“陰謀論”,那一般就會把這位鷹將當做“梟雄”,一個心狠手辣,老謀深算,為己功成枯萬骨,內有狼子野心,外有鐵腕強謀的梟雄。
如果支援“真敗論”,那往往會把冷鳶看作“英雄”,一個有俠之大義,心繫天下,於北國封狼居胥,誓以金戈驅敵虜,以熱血書下《討逆匪檄》的英雄。
不過,不管怎麼說,陰謀論也好,真敗論也好,梟雄也好,英雄也好,冷鳶在一生中,乃至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沒有對此進行過解釋,一句話,乃至一個字的解釋都沒有。
所以事實的真相究竟如何,沒有任何人知道,這也給後來的知識分子留下了諸多遐想,乃至非議抹黑的機會,尤其是冷鳶過世後,這樣的情況最為嚴重。
然而,有道是:“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
時過境遷,功過是非,一切自有後世評說。
...
(關於兩種論點,你們的意向是?快來評論區一起交流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