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60章 千里江山圖 (第2/3頁)

加入書籤

梁峰輕聲說道:“《千里江山圖》全卷可分為六段:

第一段兩組高低錯落的山巒以木橋相連,遠處江面平遠開闊;

第二段山勢漸起,山體之間參差互動,山路曲折,水流蜿蜒,村居隱於山間;

第三段山勢漸高,與第二段以長橋廊相連,群山連綿,水岸蜿蜒,

主山之間山路蜿蜒至深處,迷茫幽深;

第四段高山聳立,山巒層疊,瀑布懸垂;

第五段山勢逐漸回落,山間似乎有煙霧,迷迷茫茫;

第六段卷尾,山勢又漸起,與卷首群山遙相呼應,開闊的江面似乎也與卷首相連,形成迴圈之勢。

該卷構圖周密,色彩絢麗,用筆精細,成功地採用了散點透視法,

將主題分成六段,各段均以綿延的山體為主要表現物件,自然而連貫。

或以長橋相連,或以流水貫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

巧妙地連成一體,靈活地體現了“景隨步移”的藝術效果。

將不同視點的印象統一起來,巧妙地組織了空間。”

“老大,你還別說,還真是,我聽說這個王希孟好像是個天才畫師,不過早逝了。”小耳朵輕聲說道。

梁峰一臉驚喜,打趣道:“我去,不簡單啊,這你都知道啊?”

小耳朵一臉驕傲:“那你看嘞,我也不是不學無術吧。”

梁峰深吸一口氣:“是啊!王希孟可惜了。

歷史上記載王希孟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青年才俊。

史書上對於王希孟的記載不多,據現有史料推斷,他生於宋哲宗紹聖三年(1096 年),曾在宋徽宗的指導下繪製了《千里江山圖》。

至於他具體的去世時間和原因並無明確記載,只知他二十多歲便去世了。”

小耳朵輕聲說道:“二十多歲就沒了?我總覺得不真實。”

梁峰輕聲說道:“王希孟以十八歲之齡繪就《千里江山圖》這樣的鴻篇傑作,其藝術天賦令人驚歎。

都說他過早地離世,使得《千里江山圖》成為了他唯一傳世的作品。

其實不然,王希孟還繪製了《千里餓殍圖》,只是被毀了。”

小耳朵一臉疑問:“什麼意思?老大。”

梁峰想了想,輕聲說道:“關於王希孟的死因,目前主要有三種猜測:

一是累死說,即王希孟為了繪製《千里江山圖》花費了全部精力與心血,最終力竭而亡;

二是賜死說,清代《北宋名畫臻錄》載王希孟繪製《千里餓殍圖》觸怒宋徽宗被賜死;

三是遁走說,同樣根據《北宋名畫臻錄》記載,王希孟在臨死前懇求看《千里江山圖》。

之後便不知所蹤,有人認為他可能藏到了畫裡面或者逃走了。

不過這些說法都缺乏確鑿的歷史證據。”

小耳朵點點頭:“老大,你覺得哪個靠譜一點?”

梁峰呵呵一笑:“其實歷史不一定是真實的,但邏輯一定是真實的。”

小耳朵一臉懵逼:“啥啊?歷史還有假的啊?”

梁峰嘆了口氣:“西方史絕大多數都是假的,因為邏輯根本不通,這就扯遠了。

我給你盤盤啊,這累死說和遁走說根本就是胡扯,賜死說倒是有可能。

但我個人覺得:這《千里江山圖》使用的顏料多為礦物質顏料。

比如孔雀石、藍銅礦、青寶石、硃砂、雌黃、赭石、硨磲等。

這些礦物質顏料雖然部分含有重金屬等物質,但正常使用和接觸並不會導致人中毒死亡。

但是,你看看這個王希孟接觸了多少這樣的物質?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