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擁立齊孝公 (第2/3頁)
不決,國君坐在朝堂之上,眉頭緊皺,像那陷入迷宮的行者,不知該往何處去。他們心中權衡著利弊,“這事兒風險太大了,萬一失敗了,我們的國家可就會遭受滅頂之災。可若是不去,又怕被其他諸侯國詬病,說我們不講仁義。”然而,也有那麼幾個小諸侯國,被宋襄公那慷慨激昂的“仁義”言辭所打動,猶如被洗腦了一般,決定追隨他一同出兵。
宋襄公見有了幾個幫手,心中大喜過望,那興奮勁兒就像一個孩童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糖果。他率領著宋國那為數不多的軍隊,以及幾個小諸侯國拼湊起來的聯軍,踏上了前往齊國的征程。這一路上,可謂是狀況百出,困難重重。士兵們由於長期缺乏訓練,身體素質本就不佳,沒走多遠,就有許多人開始叫苦不迭。有計程車兵鞋子破了個大洞,腳趾頭都露了出來,走起路來一瘸一拐,像個滑稽的小丑;有計程車兵肚子餓得咕咕叫,那聲音在行軍途中此起彼伏,彷彿是一場別樣的交響樂。宋襄公在隊伍裡忙得像個旋轉的陀螺,一會兒跑到前面去給士兵們打氣,“兄弟們,莫要氣餒,我們是仁義之師,是為了正義而戰。正義的力量是無窮的,它會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戰無不勝。只要我們心中堅守著仁義,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一會兒又跑到後面去解決各種突發問題,一會兒指揮著士兵們修補破損的車輛,一會兒又安排人去尋找食物和水源,整個人累得氣喘吁吁,但眼神中卻始終透著堅定。
終於,聯軍抵達了齊國邊境。公子無虧得知宋襄公率軍前來,也不敢有絲毫懈怠,他親自率領齊國的大軍在邊境嚴陣以待。兩軍對峙,氣氛緊張得如同拉滿的弓弦,一觸即發。只見齊國軍隊陣容整齊,士兵們個個精神抖擻,武器精良,在陽光的照耀下,鎧甲閃爍著寒光,彷彿一片鋼鐵的森林。而宋襄公這邊的聯軍,看起來則顯得有些寒酸,士兵們的裝備參差不齊,佇列也不那麼整齊。但宋襄公卻毫無懼色,他昂首挺胸地站在陣前,大聲喊道:“公子無虧,你這忤逆不孝、不仁不義之徒,竟敢違揹你父親齊桓公的遺願,公然搶奪太子之位。你眼中可還有王法?可還有這世間的公理?今日,本公子便要代表正義,討伐你這等惡徒,讓你知道,仁義的力量是不可阻擋的。”公子無虧在對面聽聞此言,卻只是冷笑一聲,那笑聲中充滿了不屑與嘲諷,“宋襄公,你莫要在此處大言不慚,裝腔作勢。你以為你帶著這一群烏合之眾就能與我齊國大軍抗衡?你也太天真了。這國君之位,本就該有能者居之,太子昭軟弱無能,如何能擔當起齊國的重任?”
就在雙方即將展開一場生死大戰之際,齊國的大臣們卻在後方坐不住了。他們深知,一旦內戰爆發,齊國必定會陷入生靈塗炭、國力衰退的深淵。他們紛紛圍攏到公子無虧身邊,像一群聒噪的麻雀,嘰嘰喳喳地勸說著:“公子啊,此事萬萬不可。若我們與宋國開戰,無論勝負,齊國都將遭受重創。如今諸侯各國皆在觀望,我們若挑起戰火,定會成為眾矢之的。況且太子昭本就是先君所立,我們如此行事,於情於理皆說不過去。不如我們讓太子昭回來,恢復齊國的秩序,以免齊國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公子無虧被大臣們說得心煩意亂,心中雖有不甘,但也明白他們所言句句在理。他無奈地嘆了口氣,猶如一隻鬥敗的公雞,“好吧,罷了罷了,我認輸便是。”
就這樣,在宋襄公的“仁義”干預下,太子昭順利地回到齊國,登上了國君之位,是為齊孝公。宋襄公此時可謂是志得意滿,他覺得自己就像那傳說中的英雄,單槍匹馬拯救了齊國於水火之中。他在齊國的宮殿之中,昂首闊步,四處踱步,彷彿自己是這裡的主人一般自在。他還不停地向齊孝公灌輸自己的仁義理念,“孝公啊,你一定要銘記,仁義乃是治國安邦的根本所在。只有堅守仁義之道,對待百姓如親生父母,對待諸侯以禮相待,齊國方能在這亂世之中再次崛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