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火星開發計劃 (第2/2頁)
硫的含量(2.6~3.1%)比地殼的平均含量高1~2個數量級,鉀的含量低於0.25%,銣、鍶、釔及鋯的含量比大多數地球火成岩低得多。
火星土壤的化學成分以高鐵、中等的鎂、鈣及硫和較低的鋁為特徵,它的化學組成並不代表原巖的成分,很可能是鎂鐵火成岩發生各種化學、風化作用的產物。
根據礦物成分的計算,火星土壤是80%的富鐵粘土,約10%的硫酸鎂,約5%的碳酸鹽及約5%的氧化鐵組成的混合物,該混合物的礦物組成相當於59.1%的綠脫石、21.7%的蒙脫石、11.8%的水鎂礬、1%的石鹽,約0.5%的tio2及5.9%的方解石。
簡單來說,火星土壤改造一下也能種菜,而且火星富含金屬礦物,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
最重要的是火星之所以存在地下河是因為火星還存在板塊活動,火星地質活動並不像人類原本猜想的那樣處於“寧寂”狀態。
在深層地下,火星地質活動依然處於熱烈狀態,甚至火星地核有可能是個液態的鐵合金核心。
既然如此,火星的地熱能量是並不缺乏的,又地質運動意味著火星能夠誕生更多、更復雜的生命和礦物,這又為人類開發火星的熱情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為此,人聯科學院向人聯議會遞交了一份詳細的火星開發計劃,其核心就是把火星開發成人類殖民地,並且把火星建設為人類的備份家園。
火星的開發計劃是一個複雜而多維度的專案,涉及多個方面。火星開發計劃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科學探索與研究:火星開發的首要任務是進行科學探索和研究,繪製火星的地形圖和礦產分佈圖,並對火星生物進行研究,排除火星生物對人類的危害性。
基礎設施建設:為了支援長期的火星探測和開發活動,需要建立一系列基礎設施。這包括火星基地的建設,為宇航員提供居住、工作和研究的空間;能源系統的建設,如太陽能發電站,為基地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以及通訊系統的建設,確保地球與火星之間的順暢通訊。
資源開採與利用:透過開採火星上的資源,可以為火星基地的建設和維護提供原材料,降低從地球運送物資的成本。
人類定居與生活:長期目標是實現人類在火星上的定居。這需要解決許多技術和生活上的挑戰,如如何適應火星上的低重力環境、如何保證食物供應、如何處理廢棄物等。
文化與社會影響:火星開發計劃不僅是一項科技挑戰,也是一項文化和社會挑戰。它可能會對人類的文化觀念、社會結構等方面產生深遠影響。
例如,火星開發可能會激發公眾對太空探索的興趣和熱情,促進科學教育和普及。
同時,也可能會引發關於太空倫理、法律等方面的討論和爭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