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大軍回城遭遇叛亂 分兵進城挫敗陰謀 (第2/4頁)
構成了蘇州古城的重要文化景觀。
如今,盤門已成為蘇州市的著名景點之一,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觀賞。這裡不僅可以欣賞到古建築的壯麗景色,還能瞭解到蘇州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
盤門水城門是世界範圍內唯一儲存完好且具有獨特風格的水陸並列古城門,其歷史文化價值不可估量。這座水城門由兩道拱式城門和一座水甕城組成,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防禦體系。而水閘則可以透過絞關隨時開閉,這一巧妙的設計既考慮到了戰時的需要,又兼顧了洪水來襲時的安全。這種將軍事防禦和防洪功能融為一體的建築設計,無疑是古代築城史上一次極具創新意義的嘗試。它充分體現了古人在城市建設中的智慧和創造力,也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歷史遺產。
水門由相距4.6米的內外兩重城門組成,整個縱深長達24.5米,給人一種深沉而莊嚴的感覺。外門採用了石拱券的建築方式,分節並列式的構造使得整個門顯得堅固而穩定。金剛牆高聳至7.25米,牆角各立著一根方形石柱,上面架著楣枋來承載拱券。拱券的矢高達到2.75米,並開設有閘槽,方便控制水流和船隻通行。
在內外水門之間,南北兩側砌起了泊岸,東南隅的城牆內還開闢了一個洞穴通道,可以沿著石級登上城臺。這個設計不僅增加了防禦功能,也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路徑。
內門則由三道縱聯分節並列式石拱串連構成,每一道拱都有著獨特的尺度和形態。其中第三道拱最為壯觀,高度達到9.7米,寬度為9.3米,深度達6米。這種不同尋常的設計展示了古代建築師的智慧和技藝。
值得注意的是,內外兩水門的建築結構存在差異,這表明它們並非同一時代的遺存。外門明顯比內門更早建成,展現出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風格和技術特點。這些古老的水門見證了城市的變遷和發展,成為了珍貴的歷史遺產。
水城門通道:這是一條位於水甕城東南隅內側的神秘洞穴式通道。它的高度為1.80米,寬度僅有0.9米,狹窄而陡峭筆直。這條通道有著重要的用途,古時是守軍上下秘密觀察和啟動閘門的地方。陸門同樣設有內外兩層,中間形成了一個平面略呈方形的甕城。這個甕城的內周長大約為177米,城牆高聳達8.1米。城牆下方以堅固的條石作為基石,上方則用厚實的城磚砌成。內外兩門錯落有致地佈置著,外門位於甕城的東北方向,由三道縱聯分節並列式石拱組成。左右城牆也是用花崗石精心砌築而成,但這些都是近代所改建的。
內門位於甕城的西南部,由三道磚拱組成。其中,第二道磚拱的角度發生了90度的轉變,使得整個結構更為穩固。第一道和第三道磚拱各自厚實三層,採用了二丁一順的砌法,增加了穩定性。門洞的縱深長達13米,寬度為3.9米,而第三道拱的高度則達到了5.45米。為了進一步增強城門的穩固性,門外左右兩側還加築了梯形的護身牆。此外,第一道拱上還開設有呈“品”字形排列的三個小孔,被稱為“井”,這是為了應對敵方可能的火攻,可以透過這些孔向城外注水滅火。這座城門的建造年代較為久遠,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登上城牆的坡道位於城牆的北側,可以從東側一路向西攀登至城臺上。
甕城,這是一種獨特的建築設計,其名字中的“甕”字形象地描繪了它的形狀:口小而腹大。在這座城池中,盤門的陸城門和另一座城門並非沿著同一軸線相對,而是錯開佈置。這樣的設計使得它們之間形成了一個邊長約20米的方形空地,這個空地便是甕城的核心區域。
甕城的四周城牆高聳陡峭,宛如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這種設計不僅僅是為了美觀,更是出於戰略考慮。當敵人被引誘進入甕城後,守城計程車兵可以迅速放下閘門,切斷敵人的退路。此時,敵人就像被困在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