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1章 南軍與北軍之怨 (第1/2頁)

加入書籤

“就是啊關將軍,咱們同為江浙南軍,在這裡領不到軍餉,攻佔平壤城首功也被別人頂替,這日子沒法過了。”

“就是,乾脆咱們回家鄉去吧,別待在這鬼地方了關將軍,您是戚大帥義子,當初是大帥把咱們帶出來的,現在,您得把咱們帶回去。”

“……”

面對部下的憤怒,坐在參將轅門內的關尚志是劍眉緊鎖。

他深知這事很是棘手,弄得不好,這支有著光榮傳統的戚家軍,就有可能失控而出現譁變。

“弟兄們,大家再忍耐幾日,說不定朝廷下發的軍餉和獎賞就在路上了,本將即刻去找李大帥和王軍門,商議如何解決此事。”

關尚志站起來安慰大家幾句,然後帶上幾名親衛,先去宣府鎮找先前的上官李如松。

……

策馬趕了三百里路的關尚志,終於在第二天傍晚,見到了姍姍來遲的李如松。

李如松結束援朝抗倭戰役之後,躊躇滿志,威名顯赫,深受朝廷嘉獎。

一向不理朝政的萬曆皇帝朱詡鈞,即獨獨偏愛這位名將之後,除了單獨覲見,嘉獎之外,還給了很高榮譽。

鎮遠公,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少保,正一品銜,仍讓其出任宣府鎮總兵官,同時節制宣府、薊州、大同等三地練兵。

權力和聲望空前,已接近甚至於超過其父李成梁。

在宣府鎮總兵府白虎節堂裡,身著麒麟補子,腰束九頭五爪蟒袍玉帶的李如松,大馬金刀地端坐在帥椅上。

“卑職見過大帥。”

坐了一天冷板凳的關尚志,還是強壓住火氣,上前給李如松一個隆重的跪式拜見禮。

“關參將急匆匆趕過來找本帥,是為何事啊?”李如松冷冰冰開了口。

對於這位出身寒門,作戰勇猛,脾氣暴躁,曾經的部將,李如松是又愛又恨。

關尚志武藝高強,作戰勇敢,被戚繼光賞識,先成為親衛隊長,後才為校尉。

戚繼光從南疆調任薊州鎮總兵,帶了自己精心調教出來的四千江浙子弟兵過來,關尚志當然在列。

在張居正,戚繼光先後被貶之後,這支被稱為戚家軍的南軍留了下來,關尚志成了南軍副將。

南軍的戰鬥力李如松深知,所以,這次他出徵朝鮮,要求帶上這支火器裝備精良的南軍,來作為攻城利器。

吳惟忠年齡偏高,李如松喜歡用年齡比自己尚小三歲的關尚志,讓他來指揮南軍戰鬥。

而李如松對關尚志的恨,除了後者脾氣暴躁,喜歡頂撞上官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父輩宿怨。

張居正主持朝政時期,戚繼光和李成梁都是當代二大名將,被稱為‘南有戚繼光,北有李成梁’之美譽。

他們倆人也是張居正南御倭寇,北鎮韃虜的重要軍事將領。

久而久之,李成梁發現,戚繼光善於著書立說,戰功卓著,無論是聲譽和在朝堂上的地位,都要壓他一頭。

戚繼光主張火器攻防,以他的江浙戚家軍為南軍代表。

李成梁主張騎兵突襲,以他的嫡系-遼東鐵騎為北軍代表。

這就形成了南軍與北軍之爭。

在偏偏在張居正心裡,天平明顯傾向於戚繼光的南軍。

君不見,北疆防禦,張居正把戚繼光調至薊門,給予高出北軍的待遇,旨在全面改革北疆防禦體系云云,搞得風生水起。

有道是,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

所以,處於競爭下風的李成梁,對戚繼光積怨頗深,是由來已久。

張居正倒臺,戚繼光被貶,李成梁當然是落井下石,而李氏父子也就成了朝廷棟樑,軍中領袖。

戚繼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