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北疆防線的危情 (第2/2頁)
,春天裡草原復甦,而大小陰山山脈、燕山山脈一帶的水草,正是放牧牛羊的天然場地,向南擴張在所難免。
臣服於後金主皇太極的阿魯科爾沁部落,有了後金汗國的慫恿和授意,就開始蠢蠢欲動,頻繁騷擾大明帝國數百里的北疆國境線。
阿魯臺不光是在擴充地盤,實際是作為後金軍的急先鋒,在探測大明邊軍的防禦虛實,為皇太極後期從正北邊境上攻擊大明帝國,提供戰略依據。
離葛峪堡西北面約八十里,是小陰山山脈的東南末端,這裡有大小成片的原始山林。
靠近這些大小眾多的原始山林,有個明軍伐木場,這是葛峪城堡周圍諸堡及墩臺的一個主要伐木點。
這一帶的所有城堡,墩臺,數萬軍民所需的建築木材及其它用的木料,都來自這個小陰山伐木場。
開春之後,正是城防工事,樓堂館所修建的好時機,小陰山伐木場又開始運轉起來。
他們將砍下的樹木,捆綁好之後,除了用騾馬車搬運之外,遠距離的可利用羊桑河和洋河的上游,順水漂流而下,既方便又省力。
這八十里沿途,騾車拉運水流漂移,當然需要大明邊軍的保駕護航。
巡邏邊軍人員主要由沿途各城堡,墩臺裡抽調。
二月中旬,也就是後世陽曆的三月下旬。
這天,小陰山伐木場裡,有數百名囚卒正在伐木。
石風所在的溝兒墩,負責羊桑河一個點的巡邏警戒。
他是九品銜的旗軍官,實際軍職為溝兒墩兵甲長,相當於墩長紀春生的領兵助理。
溝兒墩開年,又在流民中新招募了七個營兵,主要是擴充防禦實力。
屯兵加上營兵,溝兒墩有了十八個兵卒,防禦能力比年前的七個人,增加一倍還多。
說實在的,現在營兵兵源很多,還不需要什麼兵餉,只要能提供住宿吃食,邊境上流民前來報名的是一茬接一茬。
反倒是紀春生他們需要甄別,底線就是來歷要清楚,要有固定的推薦擔保人,有漢人血統為優選者。
主要是儘量杜絕,那些該死的建奴奸細的乘機混入。
溝兒墩的伐木巡邏任務,自然落到石風他們四兄弟的頭上。
這幾天,他帶上羅通,趙鬥和韓三兵這三個拜把子兄弟,加上三個剛加入的新兵蛋子,就在羊桑河邊上一帶巡邏。
為了節省體力,不耽誤巡防節點,預防出現疏漏讓溝兒墩蒙羞,他們是隔日返墩,自帶行軍帳篷和乾糧,日夜巡邏,嚴防死守。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