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7章 兼併虎牢臺 (第1/2頁)

加入書籤

這時,有二個佃戶進來跟紀春生稟報一些田間的事,石風忽然想到了要請幾位種田高手到屯裡指導當師傅的事。

待佃戶離開,石風開口道:

“大哥,俺想在關內請幾位種田高手去虎牢屯指導個一年半載的,工錢咱支付現銀,每月五-十兩銀子,看其水平和能耐,屯堡管吃管住。”

“這條件開得夠高的,行…這事包在大哥身上,俺跟家裡佃戶老劉吱一聲,他們手上親戚應該有這樣的人。”

“那就先謝過大哥了。”

“一家人不說二家話,謝甚謝,還是說說你那裡還有甚困難?”紀春生笑言道。

“如今人口招募了有近百人,加上原有的軍士,每月糧食就得二十五六石,上次在屯田官毛貴那兒才拿了區區五石米,塞牙縫還不夠,糧食這下俺著急。”石風攤苦道:

“溝兒墩原先大哥在時開荒的一百餘畝,近期正在搶收,估計有二百石小麥,製成麵粉也就一百多石,但夏種植物到秋收還差三個多月,倘若虎牢屯開工營建,俺計劃在冬季到來前,把城牆先建起來,但石料,夯土,木料等需要長途搬運,每日需工約四五百人,那糧食缺口就很大了。”

“道理是這樣的呀。”紀春生捧著茶碗想了想說道:

“聽說操守官衙門農墾曹,新到一批雲南過來的蕃薯種子,北地各衛所正在推廣,據說這玩意兒產量高,每畝可產十二三石,旱地都可種,你明日可到農墾曹那裡要些種子去種植。”

對呀,有蕃薯這玩意兒怎麼就忘了呢?

史書記載,它是在萬曆年間從菲律賓引進來,是由蕃薯之父、福建人陳振龍先生偷偷弄進來。

這麼多年了,明朝就沒用心竭力去推廣,這朝廷心思都花在內訌上去了。

“大哥真是及時雨啊,這個東西俺也聽說過,容易種植,還正適應咱們北地邊戍地區,粟米,稻米和蕃薯合起來可解決不少了。”經這麼一說,石風心情豁然開朗起來。

“咱們這邊的官田種植,後面田地分得好,有一半是水田種的早稻,一半是小麥,剛才佃戶頭領老劉稟報,說不出五日可全部收割下來,愚兄算了下,三百一十畝地,早稻加小麥合計糧食收成應該有八百石,賢弟都可拿去應急。”紀春生說道。

“全部拿走,這可不行。”石風想了想搖了搖手道:

“這裡包含稅糧,佃戶的收成,還有大哥家裡的,不行,俺不能全部拿走。”

“哎喲,賢弟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稅糧待年底才可交齊不遲,這事愚兄在管稅糧就沒事,佃農收成先欠著,待秋收或冬麥時一起算,至於家裡還有不少存糧呢,上次翻房屋差錢還賣了不少。”

紀春生說著把翻房屋差錢這事洩漏了出來,怕石風在意尷尬,連忙說道:“你知道現在大米是甚價?”

“甚價?”

“大米每石2兩銀子,粟米每石1.4兩銀子。”

“甚?漲上天了呀。”

石風也是驚歎,從史書中瞭解,明成祖朱棣的永樂年間,南京是一兩銀子可買二石半江南大米,北方粟米估計一兩銀子可買四石,現在通漲了五倍以上。

自己手上那八百兩白銀,買大米只能買四百石,粟米也就六百石,僅五六百號人三個月消耗,那其它的依靠什麼來買?

看來,銀子是特麼的越來越不值錢了,而糧食實物才是為最重要的。

瞧瞧,這關內外自家田地間,光春夏收成就是近一千石,換成白銀怎麼的也有一千五六百兩白銀啊。

這是個什麼概念?

這些充分說明在亂世中,糧食比金銀財寶重要得多。

所以,無論如何要墾荒種田,要築起堡壘,加強武裝來保護這些墾荒者,保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