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先開荒墾地 (第1/2頁)
石風這邊是萬事具備,只欠行動了。
振興計劃第一步,當然首先是解放吃飯問題,這是個根本性的原則問題,那必須得大範圍開荒墾地。
一條羊桑河正是造福於民,它穿越關內外,西北頭在關外接上陰山山脈,東南向在關內接上洋河。
在關內沿著河的兩岸,無論是軍戶還是民戶,他們春播的田地糧食馬上夏收了。
而關外除了溝兒墩和一少部分墩臺開墾之外,便是大片荒地,這裡離羊桑河都不算遠,建起水渠大部就可以灌溉。
大明北疆都是如此,一年四季乾旱多而少雨,農事全賴灌溉,近河水的田地視為沃壤,離河水遠的則為荒地。
所以,在北疆這裡農墾田地對灌溉的依賴性極大。
歷朝歷代對農墾灌溉都十分重視,為此,朝廷撥專款僱工修建,然大明朝眼下可沒有這個財力了,就連戍守軍卒的餉銀和軍糧都拖欠,那裡還能顧及水利設施的維修。
策馬環視,眼前地勢開闊,是一片直得開墾的地方。
石風帶著王勝王仲兩兄弟及羅通他們三人,詳細考察了關外荒地,實在是太多太大。
粗略估計一下,列入第一批開墾的荒地達三四千畝之多。
這些土地的土質都算不錯,只要有水渠灌溉,就是優良的田地了。
就這樣,一場農墾經濟的偉大壯舉,就在關外生根發芽。
石風回過頭來對王勝說道:
“關於農墾這塊,你們要招募一些修水利、搞灌溉,並善於開墾種植的農戶高人來,定居到咱們這裡,條件可優厚,給予安家費用,給耕地,給一切開墾工具,還有住房等等,一定要將這片改造成為良田,甚至於部分水田。”
“明白了石大人。”王勝點頭稱是。
王勝上次沒有參加羊桑河畔巡邏,所以錯過了那場遭遇戰,沒有立功,而他們兄弟倆卻很羨慕羅通他們,能立功晉升。
這次石風還是提攜他們,讓兄弟倆負責開墾拓荒。
雖然兄弟倆並不是很懂農墾,但基本流程還是知曉的,關鍵是石大人說過,可以請農墾高人來輔佐,這樣,他們兄弟倆的信心足了。
在關外開墾荒地,不需要向朝廷交納一粒糧食,就全部屬於開墾者所有。
對於大明朝而言,這買賣很划算,等於幫朝廷解決了戍守士卒的生存問題,也就是落實了戍守邊疆的責任。
石風心裡正在盤算著,如何招募民眾前來耕種,只要這些軍民能安心下來,關外屯堡防禦體系就有希望。
東漢時期,有曹孟德大興屯政,積粟數十萬石,這些都是成功案例。
還有明太祖朱元璋百萬屯軍的成功經驗。
當然,首先必須給大家有一個安定的環境,關外屬於危途,一般人肯定不願意來,而廣大流民是一個人口來源,無論蒙漢,把咱們先吸收進來開墾,然後再分而治之。
公佈虎牢屯堡政令第一號:
凡願意成為虎牢屯堡軍戶的,每戶贈基本房屋,授以耕牛犁鏵鐵耙鋤頭等工具,開墾荒田都歸己所有,讓他們代代相傳,有手藝的軍戶,屯堡將給予職位和物資獎勵。
從關內遷徙至虎牢屯的,除了上述優惠條件,屯堡提供遷徙安家費用補貼,並准予全家老少一起來。
石風開出的這些條件,足以讓很多貧困老百姓砰然心動,如其活不下去造反,同樣是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還不如開墾種田,戍守邊疆,這可是正途。
緩衝地帶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流民營地,有些蒙漢混血兒,朝不保夕,如能提供安定環境,他們當然是求之不得。
就像高進,莫老七就是例子。
如果這些人都加入軍戶,幾千畝地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