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0章 當年援朝抗倭戰爭 (第1/2頁)

加入書籤

“哦對了關世伯,晚輩一直有個疑問深藏於心,四十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都說成是兵變?這讓關世伯一家,以及數千戚家軍兵卒們蒙冤,俺問過家父,可他什麼都沒說。”

“他只說了俺爺爺跟關爺爺是結義兄弟,關爺爺在援朝抗倭戰場上,曾救過俺爺爺一命,此恩咱楊家終身不能忘。今日,關世伯能否告之一二?”

楊秀娘忽然站起身來,抱拳一揖向關小虎請問道。

“是呀爹,俺可從沒聽您提起過爺爺當年之事,今天秀娘妹妹提及,那就請說出來聽聽,俺也想知道。”

關紅櫻也敲上了邊鼓。

提到這事,關小虎面容一斂,變得悲傷凝重起來,他下意識伸手拿起酒碗,可碗裡沒酒。

“丫頭,給你爹倒碗酒,他就能說了。”袁見策端著酒碗說道。

關紅櫻咬了咬牙,連忙提起酒罈,給三位長輩當家人都逐一倒上半碗老燒鍋,給石風也倒上小半碗。

對於四十年前的那樁那樁所謂的‘薊州兵變’案,史書上有記載,但內情不詳,眾說紛紜。

事實究竟如何,作為曾經的考古學家,石風當然是很想了解,還歷史一個真相。

“要說元兇,首先就是腐敗的大明王朝當權者,具體的罪魁禍首,就是當時的薊州鎮總兵王保,中軍提督府左提督李如松,和李家幕僚,軍師斯秋來這三人。”

“說來話長,那還是四十年多前的事了。”

說到這裡關小虎停頓了下來,喝了一大口酒,他表情凝重地把大夥,重新帶回到戰火連天的東征御倭援朝戰爭。

……

明萬曆二十年,剛統一日本的軍閥豐臣秀吉,舉兵入侵朝鮮李氏王國,佔領都城平壤等絕大部分城鎮疆土,大有滅了李氏王國之趨勢。

豐臣秀吉野心勃勃,他的目的是將朝鮮作為跳板,繼而進攻大明帝國。

朝鮮半島的李氏王朝,一直是大明帝國的附屬國,鑑於‘唇亡齒寒’的戰略考量,大明萬曆皇帝朱詡鈞,決定出兵援朝抗倭。

明萬曆二十一年,大明朝先後出兵七萬餘增援朝鮮。

率領明軍渡海援朝抗倭的主帥,乃大明朝五軍都督府僉事,宣府總兵官,驃騎將軍李如松。

李如松是誰?

他是大明朝原遼東左都督,總兵官,正一品銜,大名鼎鼎的寧遠伯李成梁之嫡長子。

他還是萬曆皇帝朱詡鈞最為信任的心腹愛將,也是大明朝北軍中最年輕的靈魂人物之一。

李如松所率的七萬餘明軍,由陸軍與水軍組成,主要有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等四鎮的戍邊軍士中抽調。

當時,隸屬於薊城鎮的南軍(戚家軍)四千餘官兵徵召在列。

這支南軍的絕大部分兵士,都是江浙募兵,是當年戚繼光調任薊州總兵時,從浙江帶入北疆,故而有人稱之為‘戚家軍’。

但它絕非戚繼光之私兵。

戚繼光被貶之後十年間,率領這支南軍的主將,是薊州鎮參將吳惟忠。

而副將,也是戚繼光義子,曾經他的親衛隊頭,現任薊州鎮遊擊將軍的關尚志。

援朝抗倭戰爭,山西鎮戍守雁門關的遊擊將軍楊再善也在徵調之列。

名將之後的李如松足智多謀,驍勇善戰,在作戰佈局調整兵力諸方面,指揮有度。

南軍是戚繼光離開北疆薊州之後,留下來的唯一一支以火器為主的特別部隊。

當時南軍擁有全部火器裝備,戰鬥力十分強悍。

李如松當時徵調南軍,也是想主要依靠戚家軍火炮攻城,以他的李家軍-遼東鐵騎,以及其他北軍騎兵臨投掩殺的反攻策略。

大明援朝軍隊不負眾望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