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節 (第1/7頁)
越過津衛島,等趕到津海,元鑑海才發現渦口遠比想象中還要熱鬧數倍。
渦水河口給一道臨時的封河大壩封住,為了築壩的便捷與快速,林縛直接將四艘裝載滿砂石的平底海船填到河口,元鑑海、元嫣他們最先看到的就是那從壩子中間豎起來的八根孤零零卻顯得有獨特風情的船桅。
對元嫣來說,在離開陽信後,終於遇到一處熱鬧的所在,彷彿鬆了一口氣似的,一路上鬱結的情緒也陡然放開。
海塘內外到處都是役工民夫肩挑身扛的忙碌身影,渦口寨東南方向伸出一大塊岬角,將渦水河出海口的海灘地與北面的海岸隔開,就在北面形成了一座天然的避風海灣。百年前開海漕選擇渦口為轉輸站,就是看中這裡的地理條件,百十年時間過去,這處地理條件並沒有大改變,稍加整飭就是浪港,工程量相對開拓河道、整固直道來說,要少得多。
不過寨南的內河碼頭太小,一次性只能停泊五六條中小型內河漕船。渦水河的轉輸能力,除了給河道限制住外,也跟碼頭的裝卸能力直接相關,要達到二十艘漕船同時裝卸的能力,內河碼頭至少要拓寬到三百步寬。
為了節約工程時間,渦口在挖窯燒磚的同時,更多的是直接從周邊村寨拆運磚石。
河汊子口南岸是江東左營及役工民夫的駐營,佔了好大一片地,貼著河汊子口,有一座塞堡式的建築剛剛露出稚形。北岸以渦口寨改津海倉為核心,規劃要建津海都漕運司衙門以及兩座軍事塞堡及防禦津海倉的塞牆。河間府治所、津海縣治所也將移到這裡來。沒有多餘的財力、人力、物力去收拾給打殘的河間縣與津海縣了,再說林續文身兼數職,總不能身分數處署理公務。
此外,津海鹽鐵司及鹽場體系也給徹底打殘,除腳快的,官員或殺或降或叛,鹽丁、鹽戶逃得一個都沒有剩影,朝廷也有意在這邊重建津海鹽鐵司衙門。
重重因素疊加,使渦口也成為返回難民的集散地,有著亂世之秋異樣的畸形繁榮。雖然不斷的將難民沿渦水河往內陸疏散,在河汊口重新聚起來的難民人群還是很快達到數萬之眾。在渦口寨的北面更是有一大片連綿起伏的營帳,一眼都望不了頭,元鑑海、左堂貴等人也看到納悶:沒聽說津海除了江東左軍、晉中軍之外,還有別的駐軍啊?
元鑑海、左堂貴所不知道的,郝宗成於3月6日率兩萬薊北軍(含一萬餘匹軍馬)移駐津海就近解決軍食問題,這樣至少每個月能替京畿緩解四萬石糧、三十萬圍草料供給的壓力。
考慮到津海的用糧壓力,戶部另派了一名正五品的員外郎過來督管津海倉,頂替原津海倉監丞張文燈平衡戶部與林續文、林縛之間的關係。
這時候,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津海渦口這一小塊地方此時實際上成了京畿與大越朝的咽喉、脖子、命脈;不然也不會讓湯浩信這樣的重臣在戰後百廢待興的緊要關頭一直都坐鎮津海。
*************
宗室封爵與功勳封爵是兩種不同體系,親王爵、郡王爵之後為鎮國將軍、輔國將軍等爵銜……按律,魯王身滅,繼承者需減一級承爵,元鑑海本身就受封鎮國將軍,沒有資格再受封郡王爵的。
宮中體諒魯王一系的遭遇,又念元鑑海在陽信抗敵有功,下詔使元鑑海入京受封郡王爵。
林縛袖手站在湯浩信、郝宗成、林續文等人身後,在他身後又是劉直、馬一功、楊一航、張文登、陳晉唐等文武官員。
郡王爵列從一品,位於太子少保、內侍省左常侍之上,湯浩信、郝宗成雖然權柄要比元鑑海重得多,按照規矩還是站在海塘上恭迎元鑑海乘船靠港、大駕光臨。
元鑑海暈船暈得厲害,精神不振,在港口宣暄過,就給眾人簇擁著走進津海倉衙門。這邊給元鑑海準備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