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節 (第2/2頁)
,是東海之上,除日本四島之外,最大的島嶼。
在遼東給東胡人控制的情況下,濟州島北臨高麗,與日本的九州、本州等島隔海相望,其戰略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自古以來,絲綢歷來都是富貴追逐的高階織物。
崇觀八年之前,平江府有一斤絲一兩銀之說,以當時之米價,一斤絲值兩石米。
一畝上好桑田養蠶,得繭繅絲,可得八斤生絲,值米十六石米,然而同時期年收米糧達三石的熟田,在平江府已經算是上好熟地了。
相比較種田,種桑養蠶投入的人力要多得多;但在人力相對較富裕的平江府,種桑養蠶之利,可窺一斑。
崇州八年以後,西北接連大旱,天下戰亂不休,東虜南侵,漕運中斷,平江府的綢緞就很難越淮河北上販售了。生絲價格持續下降,大約下滑了三分之二左右,一斤生絲僅值三錢銀稍多一些。
與此同時,江東郡的米糧價格持續上揚,絲與米比價,一斤生絲僅值半石米。
由於種桑養蠶要投入多兩倍的人力,但市場急劇縮小之後,相比較種田,養蠶產絲之利已是十分微薄了。
然而這時在九州、本州及高麗等地,一斤生絲則值十石米,是平江府生絲價格的二十倍;若以銀銅等金屬來做比價,差不多也存在這麼高額的落差。
為此,崇州剛剛籌建了繅絲工場, 兵援
崇城已成商旅雲集之地,無法徹底杜絕別家的斥候、哨探以商旅身份潛入,發兵濟州島的動員及準備工作都在鶴城進行。
十二月中旬,大量的兵員、戰備物資透過水陸通道陸續往鶴城集結。
包括步軍司親衛營大部、水軍司靖海第二水營、馬軍司騎營一部在內,六千餘正卒,以及千餘舵工水手等輔兵,在十二月十九日之前,在鶴城集結完畢。
包括三萬石米糧在內的戰備物資,在鶴城陸續裝船完畢。
相比較年初,林縛走海路北上津海,整個崇州五千石載量以上的津海級戰船也就五艘。如今靖海第二水營就有五艘津海級戰船,此外還有包括十八艘集雲級戰船在內的其他各種中型海戰船五十餘艘。
因為面臨奢家在東海上的競爭與威脅,崇州諸多事務裡,船政是發展最迅速的。
燒窯乾燥法成熟之後,備料時間從傳統的兩到三年,縮短到六個月。
在過去一年時間裡,黑水洋船社的遠海運力提高了近十萬石,而每石運力的提高,差不多給觀音灘船場提供一兩銀子的利潤。
此外船場還為靖海水營提供大量的戰船;加上之前孫、周等族海商對船場的注資,崇州觀音灘船場一年內前後投入近四十萬兩銀,造船總規模到年底達到二十萬石。
造船中,除了大規模的使用鐵釘鉚接外,觀音灘船場甚至開始使用大型的鑄鐵件。
在林縛的印象裡,同等載量的鐵製帆船怎麼也要比木帆船重。實際經過測算,同等載量的鋼鐵帆船甚至要比木帆船要輕兩到三成。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