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節 (第2/5頁)
西進軍民,除以沂州健勇居多的兩萬兵馬外,還有從濟寧、曹州等地隨軍南遷的難民,約有十萬人。
近十萬西遷民眾,相當長的時間裡,都要靠賑濟才能渡過荒年。淮東招流撫難,編工輜營;淮西也有樣學校,編屯卒,元歸政在南陽自然是極力推薦梁成衝學這個經驗。
一方面廣營屯田,增加軍資供給,一方面,將流民的丁壯組織起來,作為儲備兵員,增加南陽的軍事實力,能在敵兵大軍擁圍過來之際,協助防守城壘,更能徹底的掌握南陽的局勢,不用擔心流民作亂。
除了西遷的軍民外,南陽地方宗族勢力給摧毀得十剩一二,倒是有頗多的流民或匪或寇,元歸政這次也是一律收編為南陽屯卒。這樣在兩萬兵馬外,南陽還編得三萬屯卒,分佈於方城、南陽、弋陽、新野等城。
即使時間上稍晚了一些,在元歸政的主持下,更大規模的墾荒屯種,在進入五月之後也就拉開帷幕。
南陽百廢待興,無歸政日理萬機,自然無暇再親自跑前跑後,負責淮東物資西運之事。這事情便由元錦生就接起手來,與陳小彥奔波在淮河沿岸、柏桐山中,以確保水陸運輸隨時都順利暢通——南陽這邊,其他人都沒有怎麼跟淮東打過交道,元歸政、元錦生父子雖說這些年來跟淮東恩怨糾纏,但他父子二人此時在南陽的地位倒是別人無法替代的。
水路交通快捷,雖說從山陽到正陽,千里迢迢,但淮東為這些物資運輸,調集了八十艘千石貨船,一次貨物運輸就達八萬石糧草、鐵料等。這些物資在正陽縣淮源卸下岸,千餘人的騾馬隊,要將這些物資運往弋陽,在桐柏山裡至少要走七八次,好在桐柏山谷道短,僅有水道的六七分之一。
約定好運往南陽的物資,淮西扣兩成以為護衛之資,也一併在正陽縣進行交割,物資清點、轉輸也方便——董原為了限制肖魁安,信陽境內的物資接管,則由信陽知府蔡畛負責。
四月、五月,信陽所徵收的護兵之資總計有米糧近三萬石、鐵料萬餘斤,騾馬、軍械、箭矢、兵甲若干。物資之充足,使得淮西軍領司在這兩個月裡都不需要再額外往信陽投入什麼物資,而且這樣的好日子,能一直持續到入秋之後。
身為信陽知府的蔡畛,騎跨在一匹大青馬上,眺望著淮河水面上那密張如林的帆桅,心想淮河上已經好些年沒有看到這麼多船了。
從崇觀九年淮泗大亂起,淮河中游以上的商船就絕了蹤影,偶爾有船,也是冒險進淮打漁或流寇的小型兵船,千石載量的大帆船,即使在崇觀九年之前也不多見。
“聽說淮東造有能載兩萬石米糧的大海船,不曉得橫在眼前,是何等的情形?”身穿甲衣的孟知詳,策馬在孟畛身側,頗為嚮往淮東的大海船。他早年在外奔波,見過揚子江上從川東運米東進的大倉船,約有五千石載量,那樣的大船已經叫人歎為觀止了,沒想到淮東的船還要大上數倍。/
“說了好聽是淮西供應信陽/物資,臨到頭還是從淮東、南陽頭上刮一層肉下來,”正陽知縣兼正陽防禦使江寶頗有微辭的說道,“如今梁成衝如喪家之犬,什麼都會捏著鼻子認下來,但等他在南陽站穩腳,還會捏著鼻子吃下這個虧?”
江氏也是信陽大族,正陽鄉兵大半都是江氏族兵,這些年來吃夠了苦頭,董原在淮西的根基不厚,江寶難免有所看不起他,特別是將來跟南陽正齟齬,正陽首當其衝,也難怪江寶這時候發牢騷。
“這種話就不要再多說,即使將來有問題,也是淮西擔當下來……”蔡畛沉聲說道,牢騷話太多,傳到董原的耳朵,就會給見疑。信陽北臨燕虜,南接流寇,形勢異常嚴峻,眼下沒有淮西的支援,他們這些大宗族根本就不敢走下山來。江寶的意思,蔡畛心裡也明白,淮西從淮東支援南陽的物資裡刮兩成肉下來,除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