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03節 (第3/5頁)

加入書籤

斥候渾身淋溼鑽回來,稟報進入河谷的逃兵的情形。

張季恆伸手抹掉臉上的雨水,繃緊著臉,將隨他潛過來的兩名營將、幾號哨將喊到身來,一名哨將,舔著滑落到嘴邊的雨水,問道:“摸上去,打他孃的?”

所謂奇襲,就是要運動到敵人所意識不到的方向,在敵人沒有防備之際,迅速在區域性形成兵力優勢,進行強襲,一舉將敵軍擊潰。

要讓敵人無法提前覺察,要做到行軍隱蔽,能進行奇襲的兵力自然不可能多,特別是張季恆他們要從險峻小道翻越北雁蕩山,速度慢不說,也根本不可能將太多的兵馬帶進來。

當然兵力太少,發動奇襲也不可能成功,至少要保證一舉突襲,就能造成敵陣的混亂,這才能以少擊多,獲得勝利。兵力太少,一旦讓敵人穩定腳陣,很可能一次反攻,就將突襲兵馬消耗光。

逃入河谷地帶的永嘉守軍有三四千人,但隨張季恆早在四天前就潛進來的精銳才三百餘人,藏在山地裡有四天時間,才候到浙閩軍北逃至此。

按說要發動突襲,張季恆手裡的兵力還是有些少,而且追兵給攔截在下面,短時間裡也很難衝上來支援。但是河谷狹窄的地形以及此時的瓢潑大雨,都是對發動突襲極有利的因素;沒有這場大雨,張季恆也只能拖到夜裡才敢對逃兵隊伍中段發動強襲。

眼前形勢對發動突襲有利,張季恆斷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看著周遭眾人,說道:“怕死鳥朝天,大人可是在永嘉城裡等著我們傳捷呢!等會下去,各人都帶一部,從北往南,打穿了就是大捷,停下來就是死,都給我拎清楚了,不要雞/雞媽媽的猶豫!”

諸將應諾。

大雨之下,弓弦軟溼,射箭無力,不能依賴弓弩,大家都將弓弩丟下。不單弓弩丟下,張季恆又帶頭將浸了雨水而變沉重、溼澀的外甲、襯甲脫下來。

一旦給逃兵穩定陣腳,雙方出現僵持,他手邊這點兵力,根本不夠消耗的,穿甲不穿甲,意義不大,突破、打亂敵陣的速度一定要快,厚甲反而成了累贅,三百餘人都輕裝上陣,分作數隊,持著刀盾槍矛往山下的河谷北口子摸下去……

張季恆率部從山林裡衝出來,首先將剛上要摸上山的十數斥候殺敗;浙閩軍在北側河谷口子上的兵卒有所警惕,但大雨使他們的反應能力大為降低,無法將突襲在開始時就遏制住——衣甲給大雨浸透,動作遲緩,大雨與狹窄不平的地形,將北側以傷卒、將領家小為主的人馬陣列拉得狹長而混亂。

大雨模糊了視線,無法摸清有多少淮東軍突襲過來,前面組織的薄弱攔截陣列很快就給衝潰,本陣給突襲的淮東軍衝進來,很快就引起難以遏止的混亂。

溫庭瑞與秦子檀給裹在陣心,三四千人擠在一起,找人都困難,遑論調兵遣將穩定陣腳了,只是人挨人的傳令,往山裡撤……南面是從永嘉城追出來的淮東軍主力,根本沒有退路,也無法阻止北面的混亂,更不清楚到底有多少淮東軍潛過來打伏擊,東面是因大雨而變得暴躁、湍江的楠溪,此時只有儘可能疏散多的兵力進山林,伺機打反擊,將混亂制止住。

大雨及混亂使得溫庭瑞的一切努力變成徒勞,即便是溫庭瑞與秦子檀兩人也給裹纏住,無法撤到山裡去。

鮮血混雜著雨水,一旦前陣給擊潰,後陣將卒只能在混亂中給脅裹往後走,但最狹窄處僅十數步寬的河谷地形,一旦有人跌倒,擁擠、踐踏,就引起更大、無法遏制的混亂,有無數人往西面山林裡逃,便更多的人給擠下水勢洶湧的楠溪……

這場大雨勢頭減弱收住之時,逃入楠溪河谷的永嘉守軍就徹底潰敗了。

張季恆殺透過去,身邊也就僅剩三十餘人,其他人都殺散了,但聽著四處的喊殺聲,便知道大家趁亂殺得敵軍大潰,自身傷亡反而有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