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38節 (第3/4頁)

加入書籤

顧悟塵也是以守孝為名,拒絕來迎。

將寧王府一干人等丟在北岸,林縛便辭行回崇州去,乘小舟在獄口停泊,與顧悟塵相見,唏噓之餘也實在不知道要說什麼。湯浩信也有遺書留給顧悟塵,當前的局勢以及他們能做的事情,之前都討論充分,湯浩信留下血書便是希望他們不要以小怨而害大義。

寧王就藩江寧後,江寧將成東南諸郡真正意義上的政治中心,但是在寧王未登基,元鑑武本人更多隻是代表一個象徵性的符號,權柄幾乎就掌握在張希同、張晏、劉直等人手裡,東陽一系的勢力依舊在給這些人努力的邊緣化。

無論是帝黨還是後黨,抑或楚黨、西秦黨或梁、曹等軍勳貴戚,日後寧王若在江寧登基,地方勢力裡有兩大勢力是各方勢力都不容忽視的,一是吳黨,一是東陽系。

吳黨還好,以地方官紳、清流士子為主,總是願為官家所用,但在別人眼裡,東陽一系就要危險得多。無論是江東左軍、東陽鄉勇,都在強勢擴張中,而東南局勢糜爛到當前的地方,又不得不安排顧悟塵做“江防大臣”。

若以江寧為帝都,東陽系的勢力潛力實際要比當前的楚黨、西秦黨要大得多。崇觀皇帝也是一朝給蛇咬,十年怕井繩。曹家割據西北或奢家割據東南,都不能動搖元氏的統治,但是他害怕在日後的帝都邊上出一個奢家、一個曹家,為此甚至不惜起用梁習去山東頂替湯浩信。

湯浩信給林縛所留遺書裡也寫到“帝好權術以御臣下,出鎮山東者,唯鄭國公梁習爾”。

第11章 求死之道

相比較寧王南下就藩的慢騰騰,梁習出鎮山東的動靜卻如烈火燎原。

崇觀十一年正月初八,林縛自江寧返崇州,鄭國公梁習改封魯國公的恩旨便已詔告天下。在恩旨詔告天下之前,魯國公梁習、長鄉侯梁成衝父子就從沁陽募得精兵萬餘,西擊佔據臨清的天襖叛軍。

天襖流民軍在臨清兵力高達四萬餘人,守將依仗兵多在城下列陣迎戰,一戰便潰,梁習父子趁潰奪城。是役殺俘叛軍逾兩萬餘人,進窺濟南、平原,使濟南、平原兩地天襖叛軍惶惶難安。

灌雲伯、沁陽將軍梁成翼率精兵六千從沁陽出,北擊溫縣,叛將楊全所部流軍民被迫退出黃河以北。

有陳塘驛之敗,取代靖北侯蘇護鎮守燕北遼地近十年的梁習、梁成衝、梁成翼父子被迫交出邊軍大權返回沁陽。

有擁二帝登位之功的梁家父子,除了次子梁成翼擔任沁陽將軍外,所轄兵馬不過十營六千人,梁習、梁成衝這兩個梁家核心人物則三四年都隱逸不出,便是萬壽宮的梁太后這幾年也極少見外臣,給世人造成一個錯覺:慶裕帝以來,當朝最得寵的權宦之族梁氏算是徹底蓑落了。

百足之蟲雖死不僵,何況梁氏只是蟄伏不出?梁氏此次出山,頗有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氣慨。

湯浩信求死之時看得極準:北方局勢糜爛如此,李卓備防東虜也有勉強,嶽冷秋還不足以平息流民大亂,崇觀帝被迫向萬壽宮低頭……無論是梁氏抑或皇帝都不放心津海糧道完全掌握在湯顧一系手裡,東南漕糧津海糧道轉輸燕京,山東銜接燕南與江東,是最核心一環,當前取湯浩信而代之者,也只有梁家西進山東,與登州舟師合力,還能勉強保津海糧道不斷,以死相逼與冊立寧王不過都是皇帝與萬壽宮的交易罷了。

湯浩信絕食死於任上也不肯稱病告退,死得如此剛烈,大概也是皇帝與梁氏萬萬所料想不到。

與魯國公梁習出鎮山東同時詔告天下還有就是對湯浩信極盡哀榮的追封,追贈湯浩信正一品太師,追封秦國公,諡文忠。

大越開國兩百年餘來,文臣死而得諡文忠者,不過十餘人,皆為帝師,在世人看來,湯浩信之死也是極致哀榮。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