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節 (第2/5頁)
如此,就應該在陳韓三殺劉安兒之後,就果斷率部南下,合擊青龍崗的流民軍。林縛僅是制置使,論受降、接受招安,流民軍將領多半隻會認江淮總督的牌子。
此外,林縛編渡淮軍左營,以賊將孫壯等人為首,還要賴在睢寧不走,打的還不是以匪制匪、拿孫壯牽制陳韓三的心思?
嶽冷秋氣得更嗆,率百餘扈騎就來睢寧興師問罪,林縛看了也是暗中冷笑。
比起困在徐州城裡,拿江淮總督的位子向林縛救援,嶽冷秋也沒有少得好處。
招降陳韓三、誘殺劉安兒,大破淮泗流匪,怎麼算,嶽冷秋都要算首功;長淮軍在之前的作戰失利,自然就算不了什麼了。
陳韓三叛了再叛,雖有兩萬兵馬未損,但也是喪家之犬,除了跟著嶽冷秋,也沒有其他出路可走。之外,嶽冷秋率長淮軍北上,在北線招降納叛,至少短時間內在兵員人數上,長淮軍恢復之前的滿額編制。
木已成舟,嶽冷秋也知道林縛是什麼跋扈性子,拿總督的頭銜強壓他也沒有用,將渡淮軍左營的招降將領名單拿過來。
嶽冷秋不怕林縛對他不利,但還不敢去睢寧城去見這些歸降將領,見江東左軍的營寨與睢寧城也是一副河水不犯井水的樣子,心知林縛眼下也只是利用這些人來對付陳韓三,還掌握不了這些人,他坐在總督的位子上,總是有機會拉攏這些歸降將領的。
嶽冷秋不進睢寧城,不意味著劉庭州不能進去與這些歸降將領接觸,也不意味著不能將睢寧知縣李衛召到跟前來詢問細情,這份名單還是有用場的。
嶽冷秋將歸附將領名單收下,又從懷裡掏出一本摺子來,對林縛說道:“制置使雖有前例,但不是常設。其衙署、幕佐、軍制、募兵以及糧餉、兵械、駐營、轄防等務,與軍鎮有何異同,都還沒有明確前例可以參考。朝廷既然委我來從權處置此事,而你與陳韓三又都是新任之官,其細節,不能不跟你們商議,我擬了一本摺子,你且看一下,若無意見,還要你來副署……”
正式就任淮東制置使,有利有弊。
利是表面上管轄的地盤增加了,對地方文官也有一定的節制許可權,甚至能調地方鄉軍作戰,權力要比鎮軍體系的鎮守主將大得多,弊就是要江淮總督府的直接轄制。
淮東制置使到底有多大的權屬,受江淮總督府的限制很大。
林縛將嶽冷秋將呈朝廷的條陳接過來,就在大營前的校場邊上翻開細閱。
與林縛之前猜測的差不多。
通常意義上的淮東是指洪澤浦以東、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區域,包括海陵、淮安、維揚(揚州)三府以及兩淮鹽區。
而嶽冷秋的條陳上,將維揚府與兩淮鹽區從淮東制置使司的轄防區劃掉,只保留淮安、海陵與鶴城草場作為淮東制置使司的轄防區。
兩淮鹽區受張晏所轄,張晏是正四品鹽鐵使,制置司的官銜才從四品,伸手去管兩淮鹽區也不合理。
維揚歷來是大府,知府比其他府的知府要高一級,也為從四品,再說此時是沈戎任維揚知府,林縛想伸手也伸不進去。劃不劃到轄防區裡,此時也沒有實際的意義,林縛也不爭這個。
淮東制置使司設行軍長史、行軍司馬、判官等佐官,這些都是常例,嶽冷秋也沒有在條陳裡推薦人選,想來也知道插手這個舉薦權沒有意義。
制置使的屬官該用誰,誰會有實權,都是林縛一言決之的事情。
但在條陳裡,嶽冷秋有個剎手鐧就是建議在淮東制置使司之外,再設淮東軍領司,薦劉庭州兼任軍領司使。
軍領司使還是郝宗成新造出來的官職,前例就是三鎮軍領司,總轄薊北、宣府、大同三鎮的糧餉兵械駐營物資供應,說白了就是限制李卓等邊帥對邊軍的兵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