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節 (第3/6頁)
我們到京師,也有出入宮禁的機會,與當時還只是太子的慶裕帝得以結識。次年,也就是景豐十六年,我們三人同在京師參加會試,我與元歸政都名落孫山,雖無礙襲爵,面子難免過不去,便灰溜溜的回江寧了。蘇護卻高居榜眼之位,可直接進入館閣列職。其時東胡初興、邊事頻發,邊軍屢屢受挫、受大挫,蘇護暫緩到館閣列職的機會,決意到關外走一趟。遊歷一年半之久才返京師,寫就一篇《兩遼邊事對策摺子》呈送兵部……這篇洋洋灑灑四五萬言的摺子當時沒有引起多少重視,到慶裕帝繼位時,這篇摺子才從故紙堆裡翻出來,蘇護才有機會跟慶裕帝請求去遼西擔任都監、軍判等邊軍文官。黑山之戰時,由於主帥奔逃,蘇護才有領軍的機會。也是黑山一戰,使他真正的聲名鵲起。隨後又以兵備僉事、按察副使、按察使等銜領兵,先後收復寧津、黑山、順城等千里失地。守遼邊十數載,與東虜大小戰數十遭,幾無敗績,積功封爵靖北侯。他要是不摻和當年的立嫡之爭,謀逆的罪名也栽不到他頭上去……”
沐國公說到這裡,林縛便大約知道靖北侯案的根源了,領兵文臣給捲入皇位繼承之爭,失敗了多半難有善終。當今聖上,與先帝德隆皇帝,都是慶裕帝的侄子,本是晉王一系,只因慶裕帝沒有生下子嗣,才在慶裕帝遇刺身亡後,給擁上帝位。
他沒有想到永昌侯府與宮中的關係如此密切,不單元歸政與隆慶帝是姨表兄弟,還一同娶了灌雲梁家女為妻。這麼說來,梁太后還是元錦秋、元錦生的姨娘,難怪元錦生早年會在京中國子監就讀。
“立嫡之爭發生於慶裕十八年,慶裕帝年近四旬仍沒有子嗣生下,又恰巧生了一場大病,差點沒能救回來,從皇室近親挑選子弟過繼到膝下,實是當時朝中頗為緊迫的一樁大事;偏偏慶裕帝他本人忌諱臣下談論這事。蘇護也稟承忠介直言之心,在遼西督軍,上奏摺建議慶隆帝將血親關係最近同母兄弟之子的燕王過繼到膝下立為太子……”
“燕王?”林縛訝異的插嘴問了一句。
“對,是燕王。論血親,燕王是要比晉王還正統一些,不過晉王一系與梁太后及梁家的關係更親近一些。當時為防萬一,已經將秦王、燕王、晉王甚至魯王都召到京中暫住,實際上這也成了禍根,”曾銘新說話也沒有多少顧忌,道,“蘇護雖說平日與燕王關係較為密切,但他希望早立太子,以安朝臣惶恐猜測之心,實是忠介之言,並沒有什麼私心在裡面。只是他長年領兵在外,已然揣測不中宮中人的心思了……慶裕帝病癒之後,身體恢復不錯,仍希望後宮妃嬪能給他生下子嗣繼承皇位。雖然諸王都接到京中,慶裕帝也壓根不提立嫡之事。次年秋,蘇護回京述職,奉召陪伴慶隆帝到秋野監狩獵,途中遇刺。慶裕帝給重弩射傷,三名刺客當場給擊殺,內侍省緊急追查的粗淺罪證表明刺客可能是燕王府所派。慶裕帝身受重傷,也無精力細究,立下秘詔後撒手西去。梁太后以秘詔擁立晉王繼承大統,改元德隆。德隆帝繼位後第一樁事以謀逆罪緝拿燕王、蘇護入獄,滿門抄斬——只可惜當時的靖北邊軍給緝拿入獄的將官甚多,使十萬精銳之師幾乎在一夜之間就告崩潰。也是在靖北邊軍崩潰後,東虜才真正的成為我朝難以根除的大患。其實,秋野監遇刺案的幾樁罪證也經不住推敲,只是時過境遷,誰又能辨得清當時的枝細?德隆帝繼任大統才兩年就得重病崩殂,梁太后又與諸臣擁今上繼任大寶……”
第59章 原是姐妹
雖說德隆帝繼承大統後不到兩年就暴病而瘁,但是當時的關鍵人物梁太后仍在,當今聖上又是因為與德隆帝是同胞兄弟,才得以繼承大統,只要皇位由晉王一系繼承下去,秋野監謀逆案就難有翻盤清查的機會。
不過事事都無絕對,秋野監謀逆案涉及帝權廢立,這幕後的真相更是有可能直接動搖晉王一系子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