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節 (第2/5頁)
,反正淮東也需要大量領兵作戰、牧民治政的將領跟官員,但羅獻成他能得到什麼?
他堂堂的一個長樂王,在隨州逍遙快樂,一呼百應,誰有不從,刀斧加之,又如何甘心跑到林縛跟著做一個哈巴狗,聽候使喚?
難道這些年來腥風血雨,就為回鳥不拉屎的山野鄉村做一個富家翁?
將王相逐出隨州城,羅獻成在北燕與淮東之間就做出了選擇,但是他這些年能在諸路流民軍裡活得最長,最大的長處就是能夠審時度勢。
要是投降淮東能生、不投降則死,他無疑也會放棄裂土稱王的幻夢,選擇前者。
羅獻成對自家有多少斤兩,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雖說號稱擁兵二十萬,但據兩府之地,又能有多少產出,又能養多少兵馬?
還是王相治政時,不惜血腥手段,強行將白雲湖周邊以及漂水、溳水、漢水等河流的兩岸近百萬畝糧田徵收過來,又將二十萬兵馬裡的六成丁壯都用去屯種,才在這一兩年裡解決長樂軍在隨州的軍食問題。
想到王相,羅獻成還是頗為感慨。
要不是王相跟鍾嶸鬧到不可開交,又過於畏懼得罪淮東,羅獻成還真不捨得將他從隨州城踢到淮山深腹的柴山縣去。羅獻成心裡暗想:王相對奢家的聯兵計劃,會有什麼看法?
這時候衛彰送胡宗國、馬臻去驛館後趕回長樂宮來,在殿前叩首請安,羅獻成跟他說道:“聯兵之事,你寫一封信去給王相,問問他有什麼意見?”
衛彰欲言又止,起身要去側殿寫函,羅獻成看他肚子藏著話,說道:“你有什麼話,直管說來。說錯了,我還能吃下你不成?”
“陳韓三去蘄春,王大人就極力反對;奢家渡江來,王大人則在柴山南境築壘修寨、修兵束甲,”衛彰說道,“聯兵之策,王大人多半也是反對的。”
“哦,且寫信去問問,”羅獻成說道,“王相即使反對,也會說出個一二三來,聽聽也無妨!”
“是。”衛彰應道。
“對了,”羅獻成又說道,“淮東在廬州增兵,那私商穿越淮東運來的鹽鐵就會受到限制,這邊要興兵,鹽鐵兩物儲備不能少,叫王相在柴山多想想辦法——你在信裡一起寫上。”
隨州長期給周邊軍鎮封鎖,鹽鐵等物資都奇缺無邊。
即使在隨州保留下來的八萬戰卒裡,有相當一部分的兵卒還以竹木為槍矛,更談不上披甲了。
倒是在奢家北渡之後,奢家為籌十數萬軍民的食糧,拿出一批兵甲來,才叫隨州軍的兵備稍稍好看一些。
隨州長樂軍奇缺兵甲;相比較而言,奢家這些年來,雖說跟淮東作戰屢戰屢敗,但在西線作戰,倒是無往不利。
特別江寧戰事期間,奢家從御營軍手裡繳獲的兵甲就數以萬計,從江寧城劫掠的鹽鐵等物資也相對充足,能夠提供給隨州一些。
不過,奢家十數萬軍民倉促渡江北逃,僅事先在黃龍嶺裡暗中備下二三十萬石食糧,僅夠支撐兩三個月所用。而奢家新佔的鄂東等地大多殘破不堪,早初陳韓三佔據這些地方,糧草也多為隨州暗中供給,短短一年時間,陳韓三又能將鄂東的生產恢復到什麼程度?
能從地方徵集到的糧食極為有限,奢家殘部渡江後,糧食問題事關生死存亡。
故而奢家渡江後最緊要的樁事,一是利用水軍控制漢水的優勢,到漢水南岸、到荊湖控制的區域裡掠奪糧食,還有一個就是拿兵甲跟隨州換糧食。
當然,隨州儲糧也是有限,拿出二三十萬石糧食已經是極限。
這點糧食也僅夠奢家多支撐三四個月。眼下,在奢家在南面受到荊湖及池州軍的夾擊,不沒有寬裕的空間進行屯種,而隨州的產糧,想要同時長期的支撐隨州軍及奢家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