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節 (第3/5頁)
得東閩在兩百餘年時間裡得到真正的開發,所以八姓在東閩的影響力是普通人難以想象的。
換成李卓只怕也不敢將七八千戰俘集中起來當作苦役使用,萬一出亂子,將是大亂子,很難收拾。但對底子極薄的江東左軍來說,這麼多的廉價青壯勞力,又不能不用,編入工輜營也許是最好的手段。
一是能以軍隊的嚴格手段集中管制,二則工輜營多隨駐軍運動,若是生亂,能夠及時調駐軍鎮壓。至於林縛所說的奇效,孫敬堂這時還不管奢想。
****************
從軍山下來,林縛就乘船直接到東衙,並沒有時間急著上山去。
由於吳梅久告病不出,而戰事也剛剛進入相持階段,崇州縣諸多事務還都集中在東衙署理。
外線戰事如火如塗,崇州秋糧徵收卻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此時已經順利完成。
減免丁稅以及各種人頭攤派,崇州縣少了一大塊損失,但是半年以來的清查田畝,使得崇州入籍田畝數激增近五十萬畝,達到二百萬畝,這一塊能增加很多的收入。
但是等秋糧徵收上來之後,田賦收入還是遠遠超乎之前的預測以及大家的想象。徵糧及折賦銀以米糧計總數達到十八萬石——今年夏秋時澇災比往年要嚴重,而此前崇州縣正常年份的田賦丁稅年總收入也只有七八萬石。
清查田畝,打壓隱戶、隱田的地方鄉豪勢力是重要因素,四月崇城被屠,舊有官吏一空,補選官吏都能盡職任事,極少貪鄙從中盤剝是一個因素——歸結到一點,就是林縛將控制崇州的觸手已經深入到崇州的每一個角落。
除了秋糧正賦之外,以運鹽河、西山河等崇州境內主要河流為中心的公田清查也基本結束,查得公田二十四萬畝。
這些公田雖絕大多數均為易澇廢地,罰租賦以下田計,但是累租以年收成的三成計算,累計罰徵五年,也得米糧及折賦銀共計三十六萬石——那些侵佔公田的崇州大戶這次算是給徹底的狠狠的抽了一次血。
江東左軍在軍事上所獲得的巨大勝利,也壓制了崇州境內以及郡司可能跳出來的反對聲音。
此外最大的一塊就是屯田及公田的田租收入,林縛率江東左軍進駐崇州,透過徹查通匪案,清查僧院寄田,使崇州入籍田畝大增的同時,也獲得大量直接歸屬江東左軍的屯田。
這些屯田加上清查出來的公田總數超過四十萬畝。這些田雖說以薄產的中、下畝為主,林縛在崇州開展的減租、減賦運動,又使收租比例降至三成,但這一塊也鑿鑿實實的為江東左軍提供近十二萬石的秋糧收入。
普通官吏只知崇州秋糧正賦為十八萬石,就已經瞠目結舌,而林夢得、孫敬堂、孫敬軒、胡致誠、胡致庸、李書義、李書堂等少數人卻清楚這次秋糧徵收的實際入倉數達到六十六萬石——換作別人知道這數,怕是舌頭都要嚇掉了。
即使把罰賦部分扣除,秋糧收入也達到三十萬石,加入夏糧,崇州縣一年租賦收入將超過四十五萬石糧,折銀超過二十萬兩。
加上江東左軍在崇州的其他產業,以一縣之地供養一萬精銳還將綽綽有餘。
林縛對這樣的結果並不覺得意外。
東閩多地,有“九山一地”之說,奢家最鼎盛時,控制東閩大部分土地,若以良田計,實際還不如海陵一府很多——奢家能供養十萬精銳在東閩跟李卓相持了十年。
拿奢家經營東閩的標準來計算崇州的潛力才是適宜的,關鍵是要有能力將崇州的潛力挖出來,不使稅源流入鄉豪大戶以及貪鄙的官吏手裡。
第120章 兵戶總冊
(第二更,求紅票)
林縛回東衙,先接受縣裡普通官吏的道賀,瞭解秋糧徵收及築城工事的程序,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