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61節 (第4/5頁)

加入書籤

光來。

赤土崗為草坡,下雨後變得溼滑,林壑又積水成潭,而雨水天氣又使弓弩筋弦鬆軟,雨後接戰有諸多不便,袁州軍上下都以為淮東軍不會選擇雨後強攻,凌晨時大多避入峽谷內側休息。

拂曉時,明月收斂,天邊泛出微明的青光,照著蒙山東麓的大地似籠罩濃郁的霧靄。淮東軍從出發陣地,推著衝車、洞屋車、蠍子弩、梢弩等戰械從東翼及西南角強攻上來,袁州軍的將卒大多沉睡在夢鄉里。

當然外圍的哨崗吹響敵襲的警哨,峽口內的敵營譁然擾動起來。

除了從峽口正面斜坡突擊的步卒外,從兩翼各有千餘輕兵攀登山崖,強攻與袁州軍部署在山崖上遮掩峽口營地的兵馬。

赤土崗並不高,北脊最高處僅五十餘丈,袁州軍在短短三四天的時間裡,沒有可能將壕柵修滿赤土崗的外圍,在天徹底明亮之前,袁州軍在左翼山林部署的千餘防兵最先給擊潰,張季恆見奪得左翼高地之後,即用騾馬將十數架蠍子弩運上山,架在峽谷左側的山崖,轟打敵營。

雖說拂曉前下過雨,敵營裡溼漉漉的一片,但將火油罐投擲下去,引燃營帳,還是叫敵營裡燒起一簇簇火。火勢雖說不大,每次也只能投下十數枚石彈,但足叫敵營變得更加的混亂,難以在谷內整飭陣形分批到峽口抵禦淮東軍從正面發動的進攻。

在峽口內,袁州軍有超過一萬六千兵馬,雖說有相當一部分人軍心不穩,不過陳子壽手邊能用的嫡系兵馬也超過五千人。

陳子壽將一部分嫡系精銳抽出來作督戰隊,執刀斧立於其他軍心不定的兵馬之後督戰,更將主要的嫡系兵馬部署在峽口柵牆的內側,直接承擔起抵禦淮東軍的正面攻勢。

淮東軍進入新渝的時機如此之巧,叫陳子壽明白他與黃秉蒿的打算早就叫淮東看在眼底。也許其他人投降淮東還有一條出路,他與黃秉蒿必死無疑——為取自保,陳子壽必須要將嫡系兵馬都投進去、以死相爭。

身為陳子壽的嫡系,諸將校要麼是陳子壽提拔起來的,要麼與陳子壽同宗或同鄉,與陳子壽一榮俱榮、一衰俱衰,故而能同進退、共死生。但就當前的狀況之下,即便是陳子壽的嫡系,在看到淮東軍甲卒如山洪一起湧來,也是軍心震惶、士氣低靡。

峽口的激戰持續到日隅之時,壕塹給填滿之後,淮東軍隨行的數十架蠍子弩、梢弩推到敵柵之前,連同步弓硬弩,箭石如飛蝗一般覆蓋敵營在峽口的開闊。血水從柵牆滲透出來,四處流溢,與踐踏的泥漿混雜在一起,再沒有分別。

太陽昇上樹梢之時,陳子壽的嫡系兵馬在柵牆後就積累了慘重的傷亡,在壕溝給填平,而簡隔的柵牆也叫淮東軍破開兩個十數丈寬的大口子,就立即數以百計的淮東軍甲卒湧進來貼身肉搏,叫袁州軍半刻都得不到喘息。

貼身肉搏更能體現雙方將卒在士氣、鬥志、戰訓、武勇、兵刃及甲具上的差異。

淮東陌刀手受兩翼刀盾兵掩護,身穿重甲,雙手持刀,正面幾乎沒有能擋之敵,非要有大盾才能擋下陌刀的劈斬。鋒利而厚沉的陌刀片,揮舞來,就連身帶甲將頭顱、肩臂劈開,大盾相抵,刺矛捅扎,使得袁州軍在峽口的防線像瓷器上的裂紋,在強大的軍事打擊下,裂紋越來越深、越來越大,已然不能彌補,即將崩解成碎片。

陳子壽終是明白淮東軍非他能擋,勒馬往右翼馳去,那邊的嶺脊有個缺口可以往西走出赤土崗,還沒有給淮東軍攻佔。

要突圍而走,那邊是他最後的機會。

陳子壽不再將手裡有限的嫡系兵馬填到峽抵擋淮東軍的正面攻勢,又率先往右翼缺口突圍,訊息傳到前陣,幾乎是瞬時就擊潰守兵的鬥志。當有一人轉身逃走,很快就傳染開去,防線也緊跟著鬥志而瓦解,無數人緊跟著陳子壽親兵之前,從缺口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