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天威震恩四方靖海疏 (第1/2頁)
朱瞻基對於海洋知識匱乏的很,但是確實需要海外的資源,像人口,金銀,銅錫,橡膠,木材,寶石等等眼饞的很,卻得不到,實在是太可惜了。
朱瞻基一點也不想也不想跟朝臣們打交道,目前來說會帶來很多麻煩,他想要打破千百年來固有的以農為本的思維還是太難了。最終他想還是以實際出發,一點點的旁敲側擊。
首先引進外來農作物大有好處,朱瞻基不知道紅薯是怎麼進入明朝的,現在沒有普及開來,紅薯應該來源於美洲,難道早就有人到達過美洲,但是為什麼沒有玉米,花生這些呢?
但是棉花確實是在宋朝就大量普及了,現在朝廷每年的棉布產量都達到了100萬匹以上,人們的溫飽問題基本上解決了。大利於民的事情得到支援的可能性會大一點。
第二個,我朝軍威強盛,大船威猛,正可以威懾宵小,如果沒有強大的艦隊,別的國家有了,我們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藩屬國更會離心離德。
第三個,我朝軍艦所到之處,藩屬國只知道有朝廷,有皇帝而不知孔孟,急待需要教化。第四個,我們的屢次下西洋活動,耗費太大了,應該大力發展商貿,互通有無,用以緩解財政壓力。
朱瞻基上疏後不久,朱棣便叫他來答話,他知道是什麼事,就帶了切好的紅薯塊過來。
來了之後,只有夏元吉和楊榮兩個大臣在,見了禮之後,謝元吉就迫不及待地問真的有紅薯這個東西?朱瞻基叫太監一個人分了一塊,只見夏原吉吃的嘎嘣脆,這麼大年紀了,牙口還挺好的。
“這個味道很甜,好吃。”明朝時候大概吃紅薯都很香吧,甜食太少了。
“瞻基,這個就是紅薯,果然是個好東西!”
“這個紅薯是去年皇莊裡面種的,六月種,十一月就可以收了,耐旱,不挑地,沙子地反而長得更好,黃泥地也可以種,栽種簡單,只要取它的莖葉埋到土裡,澆兩三次水就可以成活,畝產可以達到15石以上。
它的莖葉可以做菜,是一道美味,可以烤著吃,切丁曬乾吃,和米煮飯煮粥都行,一年可以節省不少糧食呢。”
“太孫殿下,你是什麼機緣巧合之下搞到這個紅薯呢?”楊榮問道。
“那次不是回京都嗎,路上看到了就刨了一個唄,吃起來像果子一樣,就讓人試著種了,沒有想到產量這麼高。”
“難得太孫殿下這麼淳樸,有了這種紅薯之後,老百姓就沒有捱餓之憂了。”
“瞻基,你再給兩位大人講講西洋之事吧。”
“是,上次鄭大人到了忽魯謨斯,如果從大明出發一直順風順水最少也要花費六個月,從這裡到達極西之地的佛郎機又要花一年多的時間,從倭國往東,茫茫大海,又不知幾何。”大家都嘖嘖著說:“太大了!”
“從南洋往西這一帶,終年氣候炎熱,森林茂密,一年兩熟,他們哪裡的人面板偏黑,衣食無憂,所以他們的戰鬥力不強,多信奉伊斯蘭教。在占城,真臘國對面的一個國家叫蘇門答臘,他們國家的國王在和那孤兒國打仗的時候,中了一根毒箭,不久後就死了,剩下妻兒寡母的,當時王妃就說了,誰能幫他報仇,她就嫁給他,並讓他當國王。
這時候有一個老漁翁挺身而出,打敗了那孤兒國,然後就做了國王。後來前國王的兒子蘇幹拉長大了,就把國王趕到了山裡去了,就是上次鄭大人率領船隊路過的時候,鄭大人把蘇幹拉抓起來了,那漁夫國王又坐回了王位。蘇門答臘的對面就是滿刺加國(也就是馬六甲海峽),蘇門答臘旁邊就是三佛齊,元朝的時候三佛齊就被滿者伯夷給滅國了,佔領了舊港。
大家都知道了,滿者伯夷的爪哇東西二王爭鬥的時候,爪哇西王就誤殺了朝廷的使者隊伍一百七十餘人,後來爪哇西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