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八十三章 三天三夜 (第1/2頁)

加入書籤

午飯過後,朱瞻基興致未減,繼續抒發他的觀念。

“說道這個國強,你們覺得哪個朝代最為強盛呢?”

“皇上,老臣認為還是太祖最為英武。”王彥說道。

“太祖皇帝武定乾坤,治理國家與百姓為善,得民心者得天下,確實沒有哪個朝代能夠做到這一點,不過國家初建,百廢待興,朕覺得還待將來。”

“皇上,臣認為按照當時的情況,秦、漢、唐三朝威名顯赫,沒有哪個國家不敢不臣服,然而山高路遠,終有未能及的地方,不及我朝揚帆萬里,藩屬國進貢不絕。”

“老臣深以為然,有哪個朝代能有鄭大人這樣威服海外的呢?”

“時過境遷,有很多事情已經不一樣了,漢武帝用金馬換取汗馬寶馬而不可得,到如今我們有來自帖木兒國更好的馬。

秦朝的時候,兩廣之地還是蠻荒之地,隨著海運的興起,沿海地區會得到快速發展,運河也加快了南北之間的商業往來。

朕不知道唐宋時候老百姓生活如何,朕相信我朝會是最富有的國家,老百姓生活也會相對寬鬆,但是我大明朝目前來說還算不上強國。

早在東漢時期,就有班超投筆從戎事蹟,東晉有祖逖與劉琨的聞雞起舞故事,唐朝時邊塞詩膾炙人口,官員以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為標準。

“失我胭脂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唐朝時期名將輩出,猶如過江之鯽,滿天星辰也毫不為過。人都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太宗以能納諫而流傳千古,心胸開闊,開放包容,所以朕以為強國者當唐。”

劉實默默點點頭,心想仁宗以偏愛儒學,喜歡講經論道而聞名,偏偏皇上廢棄翰林院,很少談儒。

曾敏學跟皇上比較熟悉,但是也很少聽到此等言論,不過他一想就大致明白了,宋朝偏文,唐朝偏武,這也是皇帝推崇唐朝的原因吧,文治武功都相當了得。

王彥心想,唐太宗也很不錯,人盡其才,君臣之間相得益彰。

“不管是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等,皆百年不世出之偉才,人說“富不過三代”,更何況是皇帝呢?

即使如朕這般,也是費盡心事才勉強應付一二。一家之務,尚且有難關,更何況一國?怎樣才能做到公心、忠心,為國,為君,為民?不結黨營私,不欺下瞞上,不擅權專政?”

“皇上過謙了,文皇帝在世的就經常誇獎陛下,就像皇上說的,將外患徹底根除,現在都已經做到了。

皇帝將唐太宗作為目標,這不正是天下該慶賀的事情嗎?只不過水滴石穿,萬事皆要一個經歷,只要君臣同心同德,萬事皆可興。

至於說“富不過三代”,那不過是一句戲言罷了,不可以當真。”

“皇上乃天命,是上天安排的,老臣就是拼了這條老命,也要盡忠盡責,維護皇上。”

“喝茶,喝茶。”這麼尖銳的問題確實不能一撮而就。

“這些年多虧了老丈人鼎力相助!”

“皇上,這都是臣應該做的。”

“朕向來喜歡實際的,不喜歡虛頭巴腦的,在京城就把京城搞得像樣,現在就是來遼東這邊看看,能夠給予你們的,朕會盡最大的力度。為了千秋計,也是值得的。”

“陛下英明。”

“朕有一事搞不明白,為什麼屢次下西洋,所得頗多,為什麼很多人以為靡費甚多,需要廢除下西洋?”

“就像皇上說的,時候不一樣了,漢朝時候以胡椒為貴,現在好多人不喜歡,以為是無用之物,又不願意變賣,即使賣的話,可能也賣不了價錢,不願意吃虧。”

“不願意吃虧,這話在理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