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四十三章 制科 (第1/2頁)

加入書籤

朱瞻基任命王英、金實、曾鶴齡等於清華園授教,陳循接替顧佐通政使,苗衷接替王彰右都御史,吏部主事趙新提拔為戶部右侍郎,王佐則升任為左侍郎,劉鉉接任趙新吏部主事,王直為文教部左侍郎,高谷為山東左布政使。

大家都覺得王佐走了狗屎運,去年剛剛提拔為右侍郎,今年又進一步臺階。

朱瞻基對於科舉已經沒有多少興趣,科舉確實能夠選出很多才子,特別是江西吉安籍的,詩書字畫樣樣精通,可是世上卻沒有那麼多“王右丞”。

於是他跟楊博說:“現在朝廷官員熟讀五經的多的是,不守正道的卻也很多,朝廷正是用人之際,該如何取士呢?”

“皇上可以考慮用制科?”

“何謂制科?”

“制科有極諫直言科、有明於體用科、有博識宏詞科、有孝廉方正科等等,皇上想要哪方面的人才,就選哪科。”

“這個辦法好。”

他覺得能夠考中進士的肯定有可取之處,關鍵還是要踏實肯幹,任勞任怨,當然能夠作一般人不能作出的那就更好。

他出的題目是:朕惟禮樂之道,天下之綱,萬世之制。禮經國家,守方圓,定社稷,利人民;樂所以移風易俗,蕩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諸生學古有年,究於治理。夫合父子之親,明長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內,而兵革不試,五刑不用,百姓無患,此盛治之致也。

今蠻夷四顧,內亂叢生,百業待興,吏治不清,民不聊生,民心不向,何也?

朕虛己圖治,冀聞至理,其悉陳之,將親覽焉。

馬愉、杜寧、謝璉這三人的文章都很不錯,被點為頭三名。

這次金幼孜的大兒子金昭伯獲得了二甲第九名,很不錯的成績,他打算讓金昭伯擔任皇子們的老師。

皇帝設瓊林宴款待新科進士,宴會結束的時候,他對大家說道:“諸位愛卿可知道這次為何多出三十個名額?”大家都搖頭。

“本來是打算將多出的進士,派往遼寧就職的。這次你們給的答卷,朕很滿意,把朕都感動了。

所以朕給你們一個機會吧,有沒有人願意主動到苦寒的邊疆任職呢?”

大家都默不作聲。

“臣願意!”馬愉第一個出來表態,其他人也都紛紛表態。

“好,你們都是好樣的,朕沒有看錯你們。不管是文職還是武職,哪怕是搬一塊磚頭也是好的,能夠盡一份力,盡一份心。

朕看這樣,就以馬愉為首的頭三十名前往遼寧,以後看看是不是能夠形成一個常例,就看你們的表現了。

開疆裂土不是嘴上說說而已,這些邊外之地,自周王分封開始就有先人在耕種,朕希望能在治內永久和平,教化百姓,安居樂業。”

“謹遵聖諭!”

散席後,他來到軍機處。

“皇上,廣西又有‘蠻人’韋萬黃等人聚眾鬧事。”

“朕不是已經派了金純和山雲前去化解的嗎?”

“是,這次是打了勝仗,山雲總兵這次打的很巧,叛軍跑到山裡居險以守,他們用藤條將木頭吊起來,並在上面碼上石塊,士兵們都不敢靠邊。

他就想了個法子,將火把插在牛羊的角上,在後邊擂鼓鳴號,裝著一副攻打的樣子,果然騙得蠻人將藤條割斷,木頭和石頭都消耗一空,這時剛好天亮了,就將他們打敗了。”

“嗯,好,打的好。”

“他還說王綸妄殺無辜。”

“將王綸掉到京城來進學,下次再犯決不輕饒。”

“是。”

隔日他又將馬愉叫來。

“朕聽說你屢次因故缺考,本該留京予以重用,奈何國事疲軟,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