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六十七章 楊士奇回京 (第2/2頁)

加入書籤

人發一百貫錢呢!”

“一人為僧,全家幸福嘛。不說這個了,朕的事情多著呢,哪裡還管得了這些。”

“皇上日理萬機,確實是管不了。”

“行了,行了,下面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水旱災害不少,有些官員怕影響政績,隱瞞不報。雖然皇上取消了苛捐雜稅,但是該收的還是照收不誤,勞役也只能說是減輕了一些,加上百姓並沒有什麼其他的收益,所以比起京城來是大大不如。”

“所以說要以點帶面,找到關鍵點,就像京城一樣,發展好了鎮就變成縣,府能變成省,除了這樣,那還有什麼辦法呢?

不能什麼事情都攬著,再不行的話,就撤分,分給周邊的縣。

易發洪澇的地區,要著重考察,能興修水利的,就花錢去修,不行的話,全部遷移走,挖湖蓄水,或者不以種田為主。”

“皇上又有什麼新想法?”

“朕聽說在遠古時期,發生大洪水,等水退過之後,先民們陸續地遷移到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之地。慢慢地往東遷移,草地變荒漠,河流漸漸乾枯。而邊遠蠻荒之地,又漸漸地變成了一片沃土。

水才是生命之源,水多了就開挖河堤洩洪,水份少了,就要集水,總之,要保有餘地,優先發展交通便利的地方,有條件的地方養牛,捕魚,吃肉可能還要健壯些。

草原上不也是吃肉為主的?

貧窮邊遠地區,就消減賦稅,增加兵役,南方地區,糧食偏多,穀賤傷農,怎樣保持平衡,保證充足的糧食同時增加百姓的收入?

我們必須要使用新的律法,新的手段,新的治政思想。”

“皇上理財天下無出其右,以肉食、雜糧代替部分主糧,這個想法很好,以往以中原為心的局勢,已經代替以東部為心,這種狀況也有一定的隱患。”

“說的在理,人多就為禍,倭國這麼小的地方都有近兩千萬人口,如果不是隔海相望,我大明或許不一定是對手。

山西、河南和陝西這些地方也是國家的重要區域,更是人才輩出的地方,當然要著重扶持。”

“皇上,這個律法雖好,老百姓還是不理解。”

“這個又是為何?”

“一個是識字的人少,二個法律離他們太遠,鄉下地方,只懂族法、家法,只認拳頭,誰的拳頭硬就服誰,一般人都怕惹麻煩,更不要說惹上官司。”

“嗯,慢慢來吧,這是你們的事情,朕想管也管不了。朕早就聽說你們江西吏治敗壞,情況又怎麼樣呢?”

“這個,太平日久,地方關係錯綜複雜,陛下說的這種情況肯定是有的。”

“如果不改變這種情況,那麼以後大明皆如此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