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道教 (第1/2頁)
早在中興元年的時候,正一嗣教掌門人張宇清找到了胡熒,請求給予龍虎山道士發放度碟,總共有八十一人,朱瞻基並沒有同意,張宇清死後,張懋丞又屢次找到胡熒,請求覲見。
張懋丞大約有四十餘歲,穿一身藍色道袍,兩目有神,面長無肉,鬍鬚飄逸,一番見禮之後,皇上對他說。
“張天師,素聞你法力深厚,醫術高明,詩詞書畫皆有所成,朕一向仰慕啊!”
“陛下繆贊,貧道實不敢當。”
“咱們也算是同道中人,你覺得朕畫的《梅花圖》如何?”
“皇上勿怪,貧道一向不善於賞花。”
“哦,這是為何?”
“花乃女子也。”
“重陽真人開全真教,得全真七子,以丘處機為最,他提倡的三教平等,比較合朕的心意。天師張道陵於青城山建立天一教,教化者眾。
《神農本草經》說:“昔神農氏之王天下也,畫易卦以通鬼神之情;造耕種,以省煞害之弊;宣藥療疾,以拯夭傷之命。此三道者,歷群聖而滋彰。”
據說神農氏是太上老君的化身?”
“是的陛下。”
“儒釋道各有所長,佛教講究因果,一切皆有緣法,又有四大菩薩,四大天王。道家傳易經,懂醫理,善養生。三教共鼎天下,缺一不可。
六祖曾經說過:“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世間本無菩薩,世間疾苦,人若草蟻,才有了菩薩普渡眾生。
朕三教皆不信,朕信的是天道,順天則生,逆天則亡。”
“陛下所說的天道與道教又有何區別呢?”
“善哉,善哉。”
“大國師你來了,快快請坐。”朱瞻基還親自給他上了茶。
“陛下,貧僧本來在一荒廢道觀靜坐,也不知道過了多少時日,這不被人驚醒。剛剛貧僧到了門外,聽了陛下的一番講解。”
“怪朕下了旨意,令清查天下廟宇道觀,打斷了國師的清修。”
“一切皆是天意,一切皆是緣法。陛下一語道破道法根源,天生慧根,真是令人羨慕啊!”
“國師你才是活佛轉世,為了蒼生,不辭辛勞,一片真心向佛,你才是百姓的活佛呀!”
“陛下的心思,貧僧已經明瞭,陛下你我都是同一路人啊,佛曰:“應如是住”,執拗是大業障,望陛下謹記。”
“朕受教了。”
“陛下,此行受到陛下的厚待,貧僧感悟甚多,多謝陛下,貧僧就要辭別了。”
“啊,國師何不長留?”
“貧僧要將陛下的恩德傳播開來,陛下乃天下聖主,百姓之幸也!”
“高僧吶!”
“貧道慚愧。”
“朕命你掌管天下道教雜務,於白雲觀主持,希望不要讓朕希望。”
“貧道謝陛下隆恩。”
長春宮雖毀,白雲觀可是全真教第六代掌教尹志平修建的。
朱瞻基覺得道教也好,佛教也好,雖然好多人無事生產,但是對於抑制人口很有好處,高原地區,生態比較脆弱,還是少點人比較好。
佛道都可以往外擴充套件,歷史上倭國老是東渡,可是學習了不少先進的技術。
他覺得將道教稍微改良一下,就非常好了,對於殖民海外很有幫助。
民間的城隍廟還是很貼地氣的,每逢廟會都是人山人海。
道教也確實為富人和權貴優先服務的,人的物質滿足了,當然就需要考慮精神需求了,他甚至考慮要將一些風水寶地都拿來賣掉。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道教確實太過低調了,導致好多假道士騙錢,還有很多裝神弄鬼的。
得益於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