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十九章 初見成效 (第1/2頁)

加入書籤

自皇莊回來之後,收到了南京發來的幾封信,有太子寄來的,孫若薇的,胡善祥的,雖然沒有什麼大事,報報平安什麼的,但是可以讓人心靈得到安慰,就像好友別後重逢一樣,心裡會很高興。特別是在交通不方便的時候,體會會更真切。徐妙錦也寄來了一封,雜亂一堆,主要講絲繡成本太高了,抽絲也麻煩,絲的質量不好,人工成本也高,刺繡更是要花漫長的時間。

朱瞻基立馬就回信了,給孫若薇的信裡說建了一個蘋果園,北京城修的很快,住的房子都修好了,到時候來北京的時候就可以吃到蘋果了。

下雪了,明年會是一個好年景,修城的大工程也停了,路上沒有什麼人。

曾敏學找來了說第一個專案,客棧已經修好了。朱瞻基很興奮,立即坐馬車去檢視。坐在馬車上,他算了一下,一座房子成本大概50兩銀子,分10年收回的話,一天14文的成本,確實不高,貴的是木床,被子,被套這些,運營成本確實不高,一天住上幾個客人估計就可以保本了,這個買賣還是很划算的。他就跟曾敏學一說,曾敏學眉毛一挑,眼睛一亮,心想這也太賺錢了吧。

到了地方,白牆黑瓦,朱瞻基一愣,指了指黑瓦。

“這個黑瓦是用柴火燒的。”朱瞻基明白了,他還是習慣了紅瓦,現在哪裡能用紅瓦,要抓起來砍頭的。

坐北朝南,牌匾上寫著“宛平客棧”,感覺就大氣。總共有上下前後兩排,有32個房間,兩個天字房,兩個地字房,加一個後院,用來乘放車輛,餵養馬匹。

他上了天字房,門板是加厚的,裡面有一個客廳,一個臥室,天花板也是用厚木板鋪上的,隔音效果很好,畢竟牆都是紅磚做的,牆體也加寬了。不過沒有考慮供暖的問題,他是南方人,當時就沒有考慮這個問題,乾脆把隔牆改裝一下加個壁爐,修個煙囪上去,壁爐封起來,晚上臨時加煤。晚上還要安排人守夜嗎?

不要防火防盜?房價的話,單床房12文,雙床房15文,地字房30文,天字房80文。

還是讓許敬做掌櫃的,請來廚娘,夥計等等,就可以開張了。

當天晚上就入住天字房,也不是太冷,滿舒服的。第二天就有人來入住,開了一個好頭。朱瞻基把幹活的賬也結了,挖煤的50文一天,其他的都是30文一天。

大夥都樂瘋了,好多長工除了補貼米糧,一天也就5文錢。朱瞻基就跟曾敏學說,還是要打點工,不能停,慢慢地總會起家的,老是困在地裡,萬一有個天災人禍,可怎麼辦呢?

來年後,雪化了,房子繼續建,第二個是藥房,也叫宛平藥房,房子很大,藥櫃也是多多益善,有10扇櫃子,可以放一千多種中藥材,有了這個藥房就可以收取各種藥材,曾敏學也寫信叫他小舅子帶了一批藥材過來,才十六歲,叫戴德,讓他來做學徒。

接著茶館也建好了,集市也有了,十天一集,有人用蜂窩煤爐子做小吃賣,生意挺火爆的。房子繼續建,乾脆,讓這些人專職建房子,花錢如流水。

相對於宛平,處於東邊的通州更近一些,很多物料都放在這邊的倉庫堆放,木料更是多得嚇死人,這邊的什麼生意都可以做呀,人流量大,交通又方便,是塊寶地。當然北京修城的人更多,一二十萬人每天吃喝拉撒,得消耗多少呀。

朱棣又把朱瞻基叫過去了,問他這近在幹嘛,朱棣當然知道朱瞻基每天在幹什麼,成天不是在軍營就是皇莊,老師來上課,連個學生都找不到,反應很強烈,鬧到朱棣這裡來了。

“爺爺,我不是去皇莊哪裡種蘋果樹嗎,剛好看到莊丁們生活得太辛苦了,就把它們組織起來,開通溝渠,挖水塘,水塘可以養魚,冬天的時候水可以澆麥地,水乾了,又可以抓魚,一舉兩得呀。我聽說施肥的時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