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93.章《環境保護:長期戰略》。 (第1/7頁)

加入書籤

在末日那片被破壞得千瘡百孔的世界裡,天空總是被陰霾籠罩,大地也滿是瘡痍。聚居地宛如黑暗中一座搖搖欲墜的孤島,而諾億和王婷深知,環境保護是讓這座孤島重獲生機、實現長期穩定發展的關鍵戰略。

諾億站在聚居地邊緣,望著外面那片荒蕪的景象,對王婷說:“我們不能只著眼於當下的生存,還要為未來考慮,環境已經如此惡劣,如果我們再不行動,子孫後代將沒有希望。”王婷神情凝重地點點頭:“沒錯,我們要把環境保護當作首要任務,制定長期的規劃。”

於是,聚居地成立了環境保護小組,諾億擔任組長,王婷負責協調各方。小組裡有一位老學者李教授,他對環境科學有著深厚的造詣;還有年輕的環境工程師蘇然,充滿激情和創新精神;以及擅長組織動員的社群領袖趙姐。

小組第一次會議氣氛熱烈又緊張。李教授率先發言:“我們要從治理空氣開始,現在的空氣質量太差,霧霾嚴重影響大家的健康。可以種植一些具有空氣淨化能力的植物,建立綠色防護帶。”蘇然接著說:“水源保護也刻不容緩,周邊的水源都有不同程度的汙染,我們要建立汙水處理系統,同時禁止向水源地排放汙染物。”趙姐也提出:“土壤汙染也很嚴重,我們要對土地進行修復,鼓勵居民使用有機肥料,減少化學制品的使用。”

諾億聽後說道:“這些都是很好的方向,但實施起來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我們還要加強對居民的教育,讓每個人都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計劃開始實施,在空氣治理方面,居民們在聚居地周圍種上了一排排的綠植。有個叫小林的年輕人,對種植特別上心,他每天都細心地照料這些植物,澆水、施肥、除蟲。這些植物在他的呵護下茁壯成長,逐漸形成了一道綠色的屏障,有效地過濾了空氣中的灰塵和有害顆粒。

水源保護上,工程師們在水源地附近建造了汙水處理廠。負責這個專案的張工,日夜守在施工現場,確保每一個環節都不出差錯。汙水經過一道道處理工序,從渾濁刺鼻變得清澈無味。同時,聚居地釋出了嚴格的水源保護規定,有個居民因為不小心將垃圾扔到了水源附近,被監督人員發現後,受到了嚴厲的批評和懲罰,這讓大家更加重視水源保護。

在土壤修復方面,居民們在農業專家的指導下,開始使用有機肥料。一位老農王叔,他把自己多年積累的使用有機肥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帶著年輕人一起製作有機肥。他們收集落葉、動物糞便等,經過發酵處理後施用到土地上。慢慢地,土壤的肥力得到了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也有所改善。

然而,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問題。有些居民覺得種植綠植麻煩,佔用了太多時間和精力。有個中年男子抱怨道:“每天還要照顧這些植物,我都沒時間休息了。”諾億和王婷得知後,親自去和他溝通,向他解釋綠植對空氣淨化的重要性,還組織居民們互相幫助,輪流照顧植物。

在汙水處理廠建設過程中,遇到了材料短缺的問題。張工四處尋找可用的材料,甚至去廢舊建築中拆解合適的部件。有一次,他在搬運材料時受了傷,但依然堅持工作,他說:“汙水處理廠不能停,這關係到我們的未來。”

還有在使用有機肥的初期,由於經驗不足,有些土地出現了肥力不均的情況。王叔沒有氣餒,他不斷調整施肥的方法和用量,經過多次試驗,終於找到了合適的方案。

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保護措施初見成效。空氣變得清新了一些,人們咳嗽的情況減少了。水源更加清澈,魚類等生物開始在水中重新出現。土壤肥沃起來,蔬菜長得更加茁壯,糧食產量也有所增加。

但新的挑戰又出現了,周邊的森林因為長期的汙染和過度砍伐,出現了水土流失的問題,大量泥沙流入河流,威脅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