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見面禮 (第2/2頁)
“姐,你可算來了。”
面對著保德宮裡的情況,田沫遠比齊緣和貫昶都要震驚。這位賒刀匠的掌刀人一進殿內並沒有立刻和齊緣貫昶說話。而是先跑到周嘉樹那裡打了招呼,又親自拿出一份兒份兒他們田家的秘製烤鴨送給每一個在場的名店代表。她把禮數都進到之後,才又轉回齊緣和貫昶的身邊。
“找個不透風的地方,咱們三個好好談談這事兒。”
齊緣會意了田沫的話,而後帶著這姐弟倆進了自己的屋子。三個人反插門栓,又讓王七三幫忙望風后,奇緣這才問田沫,“哎,田小姐,周家這陣仗都把我弄蒙了,他們到底來幹嘛的?你確切知道嗎?別和我說,只是為我爺爺過壽成這種話,我不信。”
“我也不信。你爺爺和魯菜36家堪稱血海深仇,他們怎麼可能這麼大方的就勾了前債。”
“血海深仇?”齊緣由田沫的話,又想起了那民國時的被人反覆提及的九龍天禪宴。
“當年魯菜36家和食通天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兒。我爺爺又從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我知道的也不是很詳細,不過還是可以和你一說。首先你得知道什麼是魯菜36家。”
田沫和齊緣講了一些他過去根本不知道的東西。田沫首先告訴齊緣,一說到魯菜,大部分人想到的是以孔府、博山和濟南為代表的山東菜,進而聯想到魯菜36家是來自於山東的廚門宗派。但實際上,魯菜36家早和山東沒什麼直接關係了。
論根源,他們實際上是從北京廚行發源的一派。舊社會的時候,商品經濟不是很發達,即使如北京、上海、天津這樣的大城市,行業的運營、購買、銷售往往也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經營人為了保持穩定性和民間信譽,經營時又往往依靠人際關係中最靠得住的行會、道門、會館、師徒、宗族的力量進行維持。久而久之,舊時候大城市行業中同鄉扎堆的現象特別嚴重。
以京津地區為例如票號、錢莊、駝隊之類,多出于山西皇商之首。餐飲、成衣、糧食多控于山東邦之長。茶葉、生絲、南貨則歸於徽商,瓷器、雜貨、桐油等則歸於洞庭一脈。非商品經濟時代的種種怪象,不可一一列舉,只說北京的廚行一脈,便是常年把控於魯地人士之手的。
北京餐飲行以魯菜為尊的開頭事件,起於明朝,在食通天中稱為隨燕入京,相傳是將近600年前燕王朱棣奉天靖難後的副產品。隨後歷經明清兩朝近600年演變,魯菜在北京生根發芽,上到王公貴胄,下到走卒販夫,無不以魯的菜餚為食。發展到今日,像最具北京特色的烤鴨、炸醬麵、京醬肉絲等往根兒油論,都有著濃濃的魯菜根苗。
從明至清,不斷有魯地人士入北京學廚謀生,又或者有魯菜大廚將手藝帶到京津直立地方。這些人移民的時間不等,最遠明初,最晚民國。即使上百年下來,他們早成了地道的北京天津人,但卻依舊秉承著老祖宗傳下的手藝和嘉義。
久而久之,這些魯帝廚師的後裔和學徒,便在民間形成了一個時而鬆散、時而緊密的同鄉會,進而又有了魯菜36家或者魯菜36姓的泛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