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為小姨子而作詩 (第3/5頁)
學之士在偶遇鶯鶯時,卻將功名利祿拋向九霄雲外,將23年的艱辛與努力置於十層地獄,義無返顧地把追求自由情放在第一要務。於是經史子集卻成了他追求情的幌子,在之後的歲月裡他相思難寐,更別說讀學習了,在普救寺英雄救美,絞盡腦汁爭取情,終於情有望,卻遭崔夫人拒絕,以“俺三輩兒不招白衣女婿”為由,張生迫不得已,只能赴京趕考,未料到自己的情卻建立在功名的基礎之上“得官啊,來見崔夫人;駁落啊,休來見崔夫人”的確,情的力量是偉大的,未遇鶯鶯時,張君瑞“劍飄零功名未遂,遊於四方”,遇鶯鶯後,他胸有成竹,勝券在握,最終“一舉及第,得了頭名狀元”。[8]
紅娘
紅娘不僅僅是一個婢女,而且是劇裡劇外的聯絡人,她作為作者代言人,直接體現了作者的意圖,作者把自己的思想和意識加在了她的身上,她左右著劇情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紅娘奔走於崔、張之間,周旋於以老夫人為代表的封建勢力中,老夫人維護封建綱常和家族利益,維護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禮教,要打破它,就需要紅娘這樣具有大膽的反抗精神而又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的俠氣角色,她見義勇為,情緣反禮,願為“有情人終成眷屬”掃除障礙鋪平道路,因此,她在劇中具有相當高的地位。[9]
老夫人
老夫人是一個多苦多難的、已經衰敗了的封建家庭的家長。丈夫剛剛去世,能夠擔負起家庭支柱的小兒子尚且年幼,顯赫的相府之家轉眼之間變得只剩“至親三四口兒”,而客居蕭寺,後面會遇到什麼麻煩,她一無所知。老夫人的喪夫之痛和對未來世事難料的苦楚,不是那個不食人間煙火的鶯鶯小姐所能體會和理解的。老夫人是《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第一個出場的人物,她的一段“子母孤霜途路窮”的唱詞,反映了她對門前冷落、世態炎涼的感傷,這對老夫人性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正是由於她痛感門庭冷落、處境淒涼,所以她特別想為女兒尋一段既可以維持崔家貴族之家的社會地位,又能給女兒帶來幸福的婚姻,因而,如張生這般之人斷然不是老夫人的理想人選。[10]
作品鑑賞
編輯播報
作品主題
西廂記(張硯鈞繪)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正面提出了“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的主張,具有更鮮明的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題。
首先,《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歌頌了以情為基礎的結合,否定封建社會傳統的聯姻方式。作為相國小姐的鶯鶯和劍飄零的生相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以門第、財產和權勢為條件的擇偶標準的違忤。鶯鶯和張生始終追求真摯的感情。他們最初是彼此對才貌的傾心,經過聯吟、寺警、聽琴、賴婚、逼試等一系列事件,他們的感情內容也隨之更加豐富,這裡佔主導的正是一種真摯的心靈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其次,鶯鶯和張生實際上已把情置於功名利祿之上。張生為鶯鶯而“滯留蒲東”,不去趕考;為了情,他幾次險些丟了性命,直至被迫進京應試,得中之後,他也還是“夢魂兒不離了蒲東路”。鶯鶯在長亭送別時叮囑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她並不重功名,認為“但得一個並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即使張生高中的訊息傳來,她也不以為喜而反添症候。《崔鶯鶯待月西廂記》雖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終成眷屬作為團圓結局,但全劇貫穿了重情、輕功名的思想,顯示出王實甫思想的進步性。[11]
藝術特色
相較於《鶯鶯傳》簡單描述張生對鶯鶯始亂終棄的故事情節,《西廂記》的情節無疑要豐富得多,人物形象也立體生動得多,更容易博取讀者的好感。《鶯鶯傳》裡的張生熱衷於追求功名利祿,不敢反抗崔夫人這種封建家長,甚至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