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40章 後現代主義 (第1/3頁)

加入書籤

“對,這正說明,這兩個鏡頭和特寫,和之前的喜劇內容,有了一個完美的互通,包容。”

“雖然我也不知道,師兄是怎麼做到的,但給我的強烈觀感就是如此。”

“所以我認為,這個劇本到底能不能把精髓呈現出來,未來很考驗演員的演技!”

“說得好!”教授頷首微笑道。

其餘同學若有所思,也覺得她說的沒毛病。

“雪玲師姐說的沒錯,可為什麼會這麼絲滑呢?”

“明明很扯,很沒有邏輯的劇情,但看下來,就是沒讓人感到不適的違和感,這是怎麼做到的?”

聽到臺下的議論聲,教授轉身在黑板上寫下幾個字。

情緒反轉!

底色邏輯!

群像氛圍!

臺下學生頓時大眼睛。

教授一個個解釋:“你們都好奇,為什麼這麼毫無章法的故事,卻能讓人不尷尬。”

“這三個因素,想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這個原因。”

“第一個:情緒反轉。”

“截止目前,我們一直能看到各種劇情上的反轉,可謂目不暇接。”

“在之前的課中,我們講過,強烈劇情反轉帶來的快節奏觀影體驗,在某種程度上,能牢牢拉扯住觀眾的注意力。”

“但是,有利有弊!”

“當你的情緒是正向的時候,這種快節奏,能讓人持續得投入注意力,沉浸到故事中去。”

“但是,當你的情緒是負向的時候,每一段快節奏,都加劇了觀眾的牴觸情緒,最終導致整個觀影體驗的崩盤。”

“但為什麼,你們師兄的這個劇本,能持續讓你們投入精力去閱讀,讓你們覺得好笑和開心。”

“這就要說到第二個點,底色邏輯。”

“剛才易東說,這個故事寫到這,也篩選出了自己的受眾,其實並不十分準確。”

“準確說,從一開始,唐僧登場,這個人設的確立,這部電影的受眾篩選就已經基本確定。”

“能看得下去的觀眾,心裡會有預期,看不下去的觀眾,也已經築起防線。”

“我不知道,們沒看注直播間的人數,從一開始,直播間的人數是一千兩百多萬。”

“但當故事展開以後,中間掉過兩百萬。”

“這說明什麼,這兩百萬人,沒法接受這麼一個故事,所以離開了。”

“剩下這一千萬人,都有心理預期,也就能接受後面這些搞笑有趣的橋段。”

“這就是這個劇本的底色邏輯,它不是沒有邏輯,而是弱化了故事人物本身的邏輯,更加註重它的情緒邏輯。”

“當你進入這種情緒邏輯中,你會下意識得忽略掉故事本身的邏輯。”

“但事實上,這個故事,除了人物邏輯,重新解構以外,它自己的故事邏輯,是完全線上的。”

“用環環相扣來說,絲毫不為過。”

“以上兩點,比較注重意境,但在具體的實操中,它需要一個殼來表達自己的形式,這個殼,就是各個角色。”

“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個故事,除了孫悟空,唐僧,至尊寶以外。”

“副幫主,瞎子,眾山賊,包括,菩提老祖,白晶晶,每個角色,都幾乎進入到了同頻的表演狀態中,它沒有明顯的割裂感。”

“給人的感覺,就好像確實有那麼一群人,演繹了那麼一個故事。”

“這就是第三點——群像氛圍。”

“為什麼有些喜劇,我們會看起來尷尬,關鍵也在第三點上,沒有表達好。”

“主角跟配角的狀態,是有隔膜的,割裂了,導致整個劇情因為演員演技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